对于肺癌脑转移,放射治疗发挥重要作用。在近日举行的肺癌国际学术会议(CLC 2024)的肺癌放射治疗专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毕楠教授作专题发言《肺癌脑转移精准放射治疗进展》,重点探讨了MRIgART治疗脑转移的必要性、安全性和技术难题,以下简要介绍这项报告的内容。
编者按:对于肺癌脑转移,放射治疗发挥重要作用。在近日举行的肺癌国际学术会议(CLC 2024)的肺癌放射治疗专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毕楠教授作专题发言《肺癌脑转移精准放射治疗进展》,重点探讨了MRIgART治疗脑转移的必要性、安全性和技术难题,以下简要介绍这项报告的内容。
肺癌脑转移高发且多发,并贯穿患者整个病程。脑转移症状多样,预后差,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肺癌脑转移,放射治疗可发挥重要作用。随着精准治疗的进步,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MRI影像引导自适应放疗(MRIgART)、人工智能(AI)等新技术使脑放疗疗效提高、毒性降低。对于小病灶的脑转移,SRS可实现很好的控制效果。对于大体积脑转移瘤,SRS的局部控制差,毒性高。大体积脑转移进行SRS治疗后易出现放射性脑坏死,这类患者的治疗一直是临床难题。
对于大体积脑转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肖建平教授率先提出并开展系列研究证实,大分割放射治疗(HFRT)治疗比SRS更高效低毒。研究显示采用13-15分次立体定向放疗(FSRT)治疗直径>3cm病灶,秉持自适应放疗理念,疗中修改计划,可显著提高肿瘤控制,降低放射性脑坏死风险。
MRIgART治疗难治性、大体积脑转移瘤安全有效
在NSCLC慢病化时代,大体积脑转移的治疗决策需进一步提升放疗疗效,减低毒性对生活质量(QoL)的影响,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是减少正常脑组织受量、提高肿瘤照射剂量,比如采用个体化自适应放疗(ART)技术。现有图像引导技术无法实时显示脑转移灶的大小及位置变化,需要新型图像引导技术,根据肿瘤的位置和大小变化实时调整放疗计划,实现位置自适应(ATP)和形状自适应(ATS)。脑转移精准放疗3.0时代的到来是否可以突破僵局,为患者按下脑转移的暂停键?
毕楠教授讲课PPT
毕楠教授等人2019年开展了国际首个MRIgART治疗肺癌大体积脑转移瘤的II期试验(NCT06405256),目的是评估MRIgART治疗大体积脑转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分次间病灶位置及形态的变化趋势;指导ART适应症、时机和模式的选择。这项研究入组了19例脑转移灶直径≥2cm、KPS≥60分、预期生存时间>3个月、有能力保持仰卧位静卧45分钟的患者。试验结果显示:
30%患者放疗中病灶位置变化明显,所有病灶均有不同程度缩小,8个病灶(47.1%)体积缩小20%以上;中位随访时间25.4个月后,照射脑转移病灶控制率为100%,无G3+晚期中枢神经系统(CNS)毒性;
T2-flair勾画脑转移与T1+c的吻合度优于T2,推荐结合多种序列勾画;
脑转移瘤行HFSRT,疗中肿瘤体积及位置发生明显变化,尤其对于疗前水肿重、大体积、位于功能区的难治性病灶,个体化自适应放疗有必要;
MR-LINAC治疗脑转移安全有效,可进行临床推广;
此外,在线ATS流程需要优化;ATS存在的关键问题是靶区勾画不准确、耗时过长、缺乏触发ATS时机的客观指标,而AI辅助可更准确、高效在Daily MR图像上勾画靶区,有助于提高ATS精准度和效率,基于AI技术的MRI在线自适应放疗方案可解决上述问题,促进ATS临床应用。
本项研究成果入选2024年国际MR-Lianic联盟会议口头报告。根据以上研究结果,“磁共振加速器BM立体定向自适应放疗MRIgART流程”还有优化的空间,未来将开展大体积难治性脑转移瘤HFRT剂量递增前瞻性试验以及单次剂量递增试验,继续优化临床工作流程。
毕楠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MD.&PhD.主任医师博导
美国密歇根大学博士后访问学者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放疗科副主任、胸组主任
中华医学会疗分会青委副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放疗专委会青委副主委
CSCO理事、NSCLC/SCLC/放疗专委会委员
《小细胞肺癌指南》执笔专家
《中华放射肿瘤杂志》编委
《肿瘤临床与康复》副主编
获IASLC‘Developing Nation Award’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二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北京优秀医师等奖项
第一/通讯作者在Lancet Oncol、Ann Oncol、Mol Cancer、Clin Cancer Res、Cancer Res、JAMA Network Open等发表论文,成果被ASCO/ASTRO、ESMO、CSCO等指南引用,入选ASTRO继续教育C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