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正文

北方沙龙︱吴炅教授:在手术刀的匠心和暖心中思考,乳腺癌外科治疗理念的变化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0/1/8 12:48:57  浏览量:14337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编者按:伴着新年钟声的响起,2020年乳腺癌领域的第一场学术会议——“2019乳腺癌治疗进展年度回顾暨北方沙龙冬季论坛”于1月3~4日在京举行。国内各地乳腺癌专家聚首北京,用分享学术进展的热情融化腊月寒冬的冰雪,为乳腺癌患者传递治愈的新希望。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吴炅教授在《肿瘤瞭望》的采访中,为我们介绍了早期乳腺癌外科治疗理念的变化。

 
早期乳腺癌的手术时机,并非越早“挥刀”越好
 
吴炅教授:总体来看,随着经济水平和国民健康意识的提高,中国乳腺癌的早诊早治水平也正在逐渐提升,初诊早期乳腺癌患者的比例越来越多。根据2018年底发布的《中国早期乳腺癌外科诊疗现况》调研报告来看,我国早期乳腺癌患者中,Ⅰ期和Ⅲ期患者大约各占30%,Ⅱ期患者约占四成;但以肿块大小2cm为界,真正<2cm(T1期)的患者其实并不多。总体上,目前国内多数乳腺外科医生或患者仍以“一刀切”、尽快手术切除肿瘤的理念为主。
 
随着乳腺癌综合诊治手段的丰富,早期乳腺癌的手术治疗需要结合患者临床和病理特征等做到个体化决策。比如我们会考虑肿瘤病程进展情况,若患者是短期内出现的可疑结节,或肿块快速生长,则需要参考穿刺活检结果。对于HER2阳性或TNBC类型的乳腺癌患者,可以给予新辅助治疗。因此,手术刀并不是越早挥起越好;而是要有选择地对手术等局部治疗和药物系统治疗进行布局,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策略。
 
乳腺外科医生的“整体观”和“决策理念”
 
吴炅教授:精准时代下乳腺癌外科治疗的选择更多了,需要考虑的因素也更复杂了。首先对于具体的手术方式选择,今天我在“乳腺癌北方沙龙冬季论坛”上也做了报告,并提到乳腺外科的决策因素,包括术前穿刺诊断对肿瘤定性、分期和药物系统治疗的影响;或者对于一些临床不可触及的微小病灶,则需要考虑肿瘤准确定位的方法;再者是腋窝状态的评估,决定了我们如何选择腋窝处理方式等问题。因此,在乳腺癌外科治疗时也要有“整体观”,除了原发病灶的处理,也需要顾及肿瘤的周围状况以及患者其他的临床病理特征。
 
其次对于肿瘤原发灶的外科处理,我认为外科医生的“决策理念”需要有一定的主次观念或先后考虑的顺序。对于早期乳腺癌患者,一上来就不假思索地选择全乳切除和重建,这种理念是不正确的。如果是适合保乳的患者还是应该首选保乳;乳房容积相对较大或下垂明显的患者,也可以考虑采取一些肿瘤整形技术的保乳。因为对于患者而言,保乳相较于全乳切除和重建术,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无论是美容外观的满意度、术后并发症或者整体治疗费用等方面,保乳手术都有很明显的优势。因此,乳腺外科医生要从患者角度建立科学有序的“决策理念”;当然,我们也要和患者进行术前充分地沟通和解释。
 
乳腺专科医生培训,助力患者实现“健康和美”的追求
 
吴炅教授: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我们一方面不断地学习最新的乳腺肿瘤整形技术,另一方面也在努力不懈地进行技术推广及乳腺专科医生的培训;因为我们确实意识到有众多的乳腺癌患者没有被满足的治疗需求。比如去年年底,我在同一天里奔波于我们医院的两个院区,进行了2台DIEP(腹壁下血管穿支皮瓣)手术。其中一例来自农村的50岁患者,我们也没想到她会对乳房全切后带来的心理和生活压力如此重视,从而选择了二期重建手术;另一例患者则是经过新辅助治疗降期后,强烈要求全乳切除后进行乳房整形重建,这种需要术后辅助放疗的患者也是非常适合自体皮瓣移植乳房重建的。
 
我们有不同疾病分期的患者,也有来自天南海北、不同文化背景或教育层次的患者,但是她们对美的追求是一样的。面对如此众多而迫切的治疗需求,我们现今的乳腺外科技术力量仍面临很大的缺口。在这种情况下,乳腺外科多学科诊治和专科医生培训愈显重要。因此,这几年来,国内几个主要的学会都在组织和推广乳腺专科医生的培训。比如由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CBCS)和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乳腺外科医师委员会(CSBS)联合举办的中国乳腺专科医师“项目培训”,通过这些培训项目或学习班活动,能够让乳腺专科医生在短期内获得诊治技术的提高,也能够让乳腺癌患者得到更多规范的治疗。
 

版面编辑:洪山  责任编辑:彭伟彬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乳腺癌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