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快讯>正文

前腺解泌丨前路在望 全程呵护——支轶教授解读ASCO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进展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4/7/29 15:09:15  浏览量:3171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得益于各类新型内分泌治疗(NHT)方案进入临床实践,前列腺癌患者有了更加高效控制肿瘤的内分泌治疗选择;例如近期恩扎卢胺获得中国NMPA批准了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mHSPC)治疗的相关适应症。近年来,前列腺癌早期和晚期、去势敏感和去势抵抗等不同阶段均有NHT的治疗探索,近期举行的2024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ASCO 204)报道了多项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相关的研究进展。《肿瘤瞭望》特邀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支轶教授解读这些进展如下。

 
编者按:得益于各类新型内分泌治疗(NHT)方案进入临床实践,前列腺癌患者有了更加高效控制肿瘤的内分泌治疗选择;例如近期恩扎卢胺获得中国NMPA批准了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mHSPC)治疗的相关适应症。近年来,前列腺癌早期和晚期、去势敏感和去势抵抗等不同阶段均有NHT的治疗探索,近期举行的2024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ASCO 204)报道了多项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相关的研究进展。《肿瘤瞭望》特邀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支轶教授解读这些进展如下。本项目由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发起肿瘤规范化诊疗--“前腺解泌”
 
支轶教授:决战退休癌,筑牢mHSPC防线,恩扎卢胺获批mHSPC,将为更多中国前列腺癌患者带来延长生存的希望!
 
01
《肿瘤瞭望》:在早期治疗领域,EMBARK是首个新型内分泌治疗(NHT)用于术后生化复发高危人群取得阳性结果的3期试验,本次ASCO大会报道了生活质量的事后分析。您如何看待恩扎卢胺在早期前列腺癌的应用?

支轶教授:根治性治疗(包括根治性手术和根治性放疗)后生化复发(BCR)患者通常接受挽救性放疗,但毒副作用较大。EMBARK研究是全球首个NHT用于BCR高危患者并取得阳性结果的3期试验。该研究入组BCR高危患者(根治术后PSA≥1ng/mL或首次EBRT放疗后PSA最低值>2ng/mL,PSA倍增时间≤9个月),随机接受恩扎卢胺+ADT、恩扎卢胺、ADT三种内分泌治疗方案。既往已经报道取得积极结果,恩扎卢胺+ADT组相较于ADT组的转移疾病风险显著降低58%(MFS HR 0.42,P<0.0001),恩扎卢胺组相较于ADT组的转移疾病风险降低37%(MFS HR 0.63,P=0.049);治疗安全性与既往报道一致。
 
EMBARK研究还进一步探讨了间歇性内分泌治疗的可行性,即治疗36周后未检测到PSA(<0.2 ng/mL),可暂停内分泌治疗,这对进一步节省治疗费用、减少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2024年ASCO-GU报道的探索分析,证实了这种停药模式并不会减少患者的治疗获益:暂停恩扎卢胺组达到与暂停ADT组相当的MFS(HR 0.84,P=0.3659),而暂停恩扎卢胺+ADT组的MFS优于暂停ADT组(HR 0.47,P=0.0003);对于不符合暂停标准的患者,持续恩扎卢胺治疗的获益同样优于ADT(HR 0.340,P=0.0378)。
 
2024年ASCO大会报道了EMBARK研究的生活质量分析,恩扎卢胺+ADT组、恩扎卢胺组、ADT组分别有90.9%、85.9%、67.8%的患者达到暂停标准,这首先反映了恩扎卢胺具有快速、强效的PSA控制作用。研究人员采用BPI-SF、FACT-P、QLQ-PR25等评分量表,来评估36周后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QoL)。总体上,恩扎卢胺+ADT组和恩扎卢胺组的评分好于ADT组,联合治疗(恩扎卢胺+ADT)组在性活动、尿路症状方面的得分最佳;恩扎卢胺单药组患者在疼痛、总体FACT-P、内分泌治疗相关症状、体能等方面的得分最佳;而ADT单药组的大多数项目得分均最差(见下表)。
 
△EMBARK研究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总之,对于生化复发的高危患者,EMBARK研究提供了挽救性放疗以外的内分泌治疗模式,而且探讨了间歇性治疗的可行性,结果显示恩扎卢胺单药或者联合ADT,可相较于ADT带来显著的MFS获益,以及众多HQoL的改善。对于此类患者而言,该方案兼具了疗效和生活质量的优势,是真正意义上的“身心治愈”方案。以上是我对恩扎卢胺用于BCR高危患者治疗价值的看法。
 
02
《肿瘤瞭望》:在mHSPC/CSPC领域,ARCHES、China ARCHES、ENZAMET等研究证实了恩扎卢胺的疗效和安全性。本次ASCO大会还有哪些这个领域的重要研究进展?

支轶教授:NHT+ADT已经成为mHSPC治疗标准,并涌现了众多治疗方案。其中,恩扎卢胺在mHSPC领域积累的循证医学证据尤为丰富:①全球3期ENZAMET研究证实了恩扎卢胺+ADT优于第一代ARi+ADT(OS HR 0.70;PSA-PFS HR 0.39);②全球3期ARCHES研究则证实了恩扎卢胺+ADT优于ADT(rPFS HR 0.63;OS HR 0.66);③ChinaARCHES研究进一步验证了中国人群恩扎卢胺+ADT优于ADT(TTPP HR 0.130;rPFS HR HR 0.330)。
 
我们知道,PSA是前列腺癌领域应用最广泛的生物标志物,从诊断到疗效和预后评估。既往报道的CHAARTED和SWOG 9346研究,使用7个月时的PSA水平作为OS的预后指标。而本次ASCO大会也报道了ENZAMET研究中7个月时的PSA水平对疗效预后的指示作用。在该研究中,恩扎卢胺组和对照组分别有67%和48%的患者达到PSA<0.2ng/mL。无论是高瘤负荷,还是低瘤负荷,PSA>0.2ng/mL组患者的5年OS率均低于PSA≤0.2ng/mL组患者;在风险竞争分析中,当PSA>0.2 ng/mL时,前列腺癌特异性死亡风险显著增加。
 
△ENZAMET研究:7个月PSA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临床中,ADT可导致一些雄激素剥夺相关的不良事件,但仍是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的基础。那么,是否有其他潜在的ADT替代方案?5-α还原酶抑制剂(5-ARI)能够抑制睾酮转化为二氢睾酮,并且可能与恩扎卢胺产生协同作用。本次ASCO大会报道的一项2期研究,旨在探讨5-ARI能否替代ADT,联合恩扎卢胺用于治疗去势敏感性前列腺癌(CSPC),以减少老年患者使用ADT的不良事件风险。该研究入组了42例转移或非转移CSPC老年(≥65岁)患者(BCR 16例,mCSPC 26例),有23例患者完成了恩扎卢胺+非那雄胺治疗。中位随访5.9年,PSA-PFS仍未达到(NR),中位至PSA最低值时间为8.1个月,中位PSA最低值为0.2 ng/mL,98%的患者达到PSA下降≥90%(PSA90)。最常见的不良事件是疲劳(88%)、男性乳腺发育(72%)、热潮红(42%)、高血压(40%)和跌倒(37%);停药率为21%,减药率为30.2%。
 
△恩扎卢胺联合非那雄胺治疗mCSPC的研究结果
 
上述研究既对当前NHT+ADT标准方案提供了更加个体化的治疗指导,同时也探讨了mHSPC新的联合治疗策略。mHSPC领域还有很多值得探讨的问题,包括更加强化的治疗策略,以及引入免疫、靶向或新型核素治疗的联合治疗策略等,期待未来有更多的阳性研究结果报道。

03
《肿瘤瞭望》:在mCRPC领域,NHT以及NHT联合PARPi已经成为一线治疗选择,并且趋向于精准治疗发展。本次ASCO大会有哪些重要的研究启示?

支轶教授: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一线治疗领域,在NHT+ADT基础上联合PARPi的研究取得了积极结果(如PROpel、TALAPRO-2、MAGNITUDE研究),目前该方案仍然主要用于HRRm/BRCAm人群。2024年ASCO大会报道的多项研究探索了ctDNA、CTC等生物标志物用于此类治疗预测。
 
TALAPRO-2研究的一项探索性分析显示,基线ctDNA阳性,以及ctDNA持续阳性(从基线到第9周)的患者,rPFS预后更差;而基线ctDNA阴性,以及ctDNA持续阴性的患者,rPFS预后更好(见下表)。
 
△TALAPRO-2研究的ctDNA探索性分析
 
另一项关于TALAPRO-2研究循环肿瘤细胞(CTC)的探索性分析发现,第9周和第17周的CTC清除,预示着rPFS更好。这是首次在3期临床试验中,特别是在PARP抑制剂治疗的背景下,发现CTC与治疗预后相关(见下图)。
 
△TALAPRO-2研究的CTC探索性分析
 
意大利罗马涅肿瘤研究(IRST)报道的一项研究,则使用68Ga-PSMA PET/CT作为恩扎卢胺一线治疗mCRPC患者的预测工具。研究结果显示,68Ga-PSMA PET/CT反应似乎比PSA监测更能准确、提前预测mCRPC患者接受恩扎卢胺一线治疗的生存期。5个月时,即使PSA达到缓解,而PSMA PET非缓解(PET-NR/PSA-R 5)的患者预后仍较差;而11个月时,即使PSA没有缓解,而PSMA PET达到缓解(PET-R/PSA-NR 11)的患者预后也较好(见下表)。
 
△使用68Ga-PSMA PET/CT预测恩扎卢胺一线治疗mCRPC患者预后
 
在NHT经治患者的后线治疗方面,既往报道的PRESIDE研究显示,恩扎卢胺跨线治疗(恩扎卢胺+化疗)仍可取得积极的疗效(PFS HR 0.72;P=0.027),表明恩扎卢胺此类NHT作为内分治疗基石的重要性。也有不少研究探讨了NHT的双极雄激素治疗(BAT)模式。2期TRANSFORMER研究入组195例经阿比特龙治疗失败的mCRPC患者,随机接受恩扎卢胺BAT(每月一次)或恩扎卢胺标准治疗,发生疾病进展后允许患者交叉治疗。既往发表于JCO的结果显示,恩扎卢胺BAT与常规治疗具有相同的PFS(5.7个月,HR 1.14)和相似的PSA50率(28.2%vs 25.3%)、OS(32.9 vs 29.0个月,HR 0.95)。值得注意的是,BAT交叉至常规恩扎卢胺治疗,相较于恩扎卢胺交叉至BAT具有更长的PFS2(28.2 vs 19.6个月,HR 0.44)和OS(37.1 vs 30.2个月,HR 0.68),表明BAT可以显著恢复肿瘤对新型内分泌治疗的敏感性。
 
今年ASCO大会以重磅研究摘要(LBA5014)报道该研究的探索性分析,同样分析了ctDNA对疗效预后的指导。结果显示在ctDNA阳性(检测到AR通路突变)患者中,恩扎卢胺BAT的预后好于常规给药(PFS 4.2 vs 2.9个月,HR 0.59;OS 29.6 vs 24.1个月,HR 0.41);而ctDNA阴性(未检测到AR通路突变)患者中,恩扎卢胺常规给药的预后好于BAT(PFS 8.4 vs 3.0个月,HR 3.62;19.3个月vs NR,HR 4.38)。
 
△TRANSFORMER研究的ctDNA探索性分析
 
上述研究的探索性分析,将ctDNA、CTC等液体活检应用于前列腺癌的预后和治疗指导,目前液体活检已经被纳入我国CSCO前列腺癌诊疗指南,未来将会有更加广泛的临床应用。此外,PSMA PET/CT等分子功能影像技术对早期发现转移以及预测治疗也有重要价值;而BAT疗法可能是恢复肿瘤对内分泌治疗敏感性的重要手段。
 
04
《肿瘤瞭望》:恩扎卢胺等新型内分泌治疗的应用已经贯穿早期治疗、nmCRPC、晚期mHSPC、mCRPC的全程管理。近日,恩扎卢胺在国内获批新的适应证。您认为这将如何进一步影响我国前列腺癌的临床实践?

支轶教授:目前,恩扎卢胺积累的循证医学证据已经贯穿早期BCR、nmCRPC患者,以及晚期mHSPC、mCRPC患者。而且本次ASCO大会的许多研究进一步验证了恩扎卢胺的疗效和安全性。随着筛查增加、生活方式转变等,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但中晚期比例仍然较高,如何筑牢mHSPC防线,延缓患者进入前列腺癌终末期(即mCRPC阶段),是提高整体前列腺生存率的关键所在。恩扎卢胺获批mHSPC,将为更多中国前列腺癌患者带来延长生存的希望,标志着该新型内分泌治疗方案将正式走进中国mHSPC患者的临床实践,进一步改变临床治疗格局;对于我们泌尿外科医生而言则是增加了更加有力的治疗“武器”。
 
参考文献
 
[1]Freedland SJ,de Almeida Luz M,De Giorgi U,et al.Improved outcomes with enzalutamide in biochemically recurrent prostate cancer.N Engl J Med 2023;389:1453-65.
 
[2]Neal D.Shore,et al.Outcomes of men with high-risk biochemically recurrent prostate cancer who suspended enzalutamide monotherapy treatment in the phase 3 EMBARK study.J Clin Oncol 42,2024(suppl 4;abstr 15)
 
[3]Stephen J.Freedland,et al.Enzalutamide combination treatment(tx)suspension in men with high-risk biochemically recurrent(BCR)prostate cancer:Outcomes from EMBARK.J Clin Oncol 42,2024(suppl 4;abstr 156)
 
[4]Stephen J.Freedland,et al.EMBARK post hoc analysis of impact of treatment suspension(TxS)on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HRQoL).J Clin Oncol 42,2024(suppl 16;abstr 5005)
 
[5]Davis ID,Martin AJ,Stockler MR,et al.Enzalutamide with Standard First-Line Therapy in Metastatic Prostate Cancer.N Engl J Med.2019;381(2):121-131.doi:10.1056/NEJMoa1903835
 
[6]Sweeney CJ,Martin AJ,Stockler MR,et al.Testosterone suppression plus enzalutamide versus testosterone suppression plus standard antiandrogen therapy for metastatic hormone-sensitive prostate cancer(ENZAMET):an international,open-label,randomised,phase 3 trial.Lancet Oncol.2023;24(4):323-334.doi:10.1016/S1470-2045(23)00063-3
 
[7]Ronan Andrew Mc Laughlin,et al.Prognostic implications of PSA levels at 7 months in metastatic hormonesensitive prostate cancer treated with enzalutamide:Landmark analysis of ENZAMET(ANZUP 1304).J Clin Oncol 42,2024(suppl 16;abstr 5079)
 
[8]Deepak Kilari,et al.A phase II trial of enzalutamide(Enz)with 5-alpha reductase inhibitors(5-ARI)as an 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ADT)–sparing approach for older men with castration-sensitive prostate cancer(CSPC).J Clin Oncol 42,2024(suppl 16;abstr 5089)
 
[9]Arun Azad,Utility of ctDNA burden as a prognostic biomarker for efficacy in TALAPRO-2:A phase 3 study of talazoparib(TALA)+enzalutamide(ENZA)vs placebo(PBO)+ENZA as first-line(1L)treatment in patients(pts)with metastatic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mCRPC).J Clin Oncol 42,2024(suppl 16;abstr 5020)
 
[10]Steven Yip,et al.Exploration of 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conversion and CTC0 as prognostic biomarkers for efficacy in TALAPRO-2:Phase 3 study of talazoparib(TALA)+enzalutamide(ENZA)vs placebo(PBO)+ENZA as first-line(1L)treatment in patients(pts)with metastatic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mCRPC).J Clin Oncol 42,2024(suppl 16;abstr 5023)
 
[11]Emilio Francesco Giunta,et al.68Ga-PSMA PET/CT response and clinical outcomes in patients treated with enzalutamide as first-line therapy for metastatic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mCRPC):Results of a prospective study.J Clin Oncol 42,2024(suppl 16;abstr 5018)
 
支轶教授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系肿瘤专委会(CACA-GU)委员
重庆市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重庆市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医师分会转化学组委员
重庆市医学会男科学青委会主任委员
重庆市医院管理协会泌尿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泌尿外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重庆市老年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重庆市医学会男科学分会常委
重庆市医师协会男科学医师分会常委
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特别鸣谢:北京安斯泰来医药有限公司

 

版面编辑:张靖璇  责任编辑:无医学编辑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前列腺癌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