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研究>正文

2025 ELCC | 肺癌免疫治疗策略探索新进展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5/4/16 11:35:09  浏览量:264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2025年欧洲肺癌大会(ELCC)于2025年3月26日至29日在法国巴黎举行,本次会议公布了众多对临床诊疗决策有重要参考意义的临床试验结果。《肿瘤瞭望》精选与临床医生关系密切的口头汇报进行编译,为临床医生的诊疗决策提供依据。

2025年欧洲肺癌大会(ELCC)于2025年3月26日至29日在法国巴黎举行,本次会议公布了众多对临床诊疗决策有重要参考意义的临床试验结果。《肿瘤瞭望》精选与临床医生关系密切的口头汇报进行编译,为临床医生的诊疗决策提供依据。
 
不可手术切除的局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同步放化疗的疗效及安全性:KeyNote-799研究的最终分析
 

研究背景
 
在KeyNote-799研究中,对于不可手术切除的III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同步放化疗的ORR为71.4%(队列A:非鳞癌和鳞癌)和74.5%(队列b非鳞癌)。本研究报道了经过5年的随访数据。
 
研究方法
 
研究纳入年龄≥18周岁,初治不可切除的III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帕博利珠单抗200mg,每3周一次,联合含铂双药,每三周一次治疗。两周期治疗后,患者接受标准剂量的胸部放疗。随后,所有患者接受额外14周期的帕博利珠单抗维持治疗。主要研究终点为独立评审委员会评估的ORR以及3度肺炎发生率。次要研究终点包括PFS、OS及安全性等。

研究结果
 
队列a和队列b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59.2个月和54.4个月,ORR分别为71.4%和75.5%。中位响应持续时间分别为44.4个月和48.5个月,中位PFS分别为29.0个月和45.3个月、48个月PFS率分别为38.9%和46.3%,中位OS分别为40.2个月和54.7个月,3度以上肺炎发生率分别为8%和6.9%,3度以上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5.2%和51.0%,分别有33.9%和20.6%的患者因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导致治疗终止。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2.7%和45.1%,其中,3度以上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7.9%和8.8%。
 
研究结论
 
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同步放化疗展示了抗肿瘤活性,经过5年随访后,安全性可管理。
 
可切除的Ib-III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度伐单抗或安慰剂维持治疗后,复发位置及后续治疗(BR.31研究)
 

研究背景
 
对于完全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给予术后辅助化疗的5年生存率仅提高5%,60%的患者会出现复发。本研究报道了BR31研究的复发模式。
 
研究方法
 
BR31研究招募了Ib-III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术后辅助化疗后,按2:1的比例随机分为度伐单抗或安慰剂治疗。度伐单抗每4周一次,治疗12个月,研究基于PD-L1表达水平进行分层,主要研究终点为突变阴性且PD-L1≥25%患者的DFS,次要研究终点为驱动基因突变阴性且PD-L1≥1%的患者DFS、所有患者的DFS、PD-L1≥25%且驱动基因突变阴性患者的OS,PD-L1≥1%的驱动基因突变阴性患者的OS。
 
研究结果
 
全组患者的中位DFS随访时间60个月,研究结果如既往报道一样,辅助度伐单抗并未改善DFS,无论患者的PD-L1的表达状态,HR=0.93,最常见的第二原发肿瘤为肺癌。仅出现远处复发的患者,占比分别为76%和71%,其中,仅有脑转移的患者,占比为20%和17%,仅有局部复发的患者,占比分别为24%和29%。
 
研究结论
 
术后辅助度伐利优单抗并未降低患者的复发风险,结果与预期一致,接受度伐单抗治疗后,更少的患者在后续的治疗中接受了免疫治疗。
 
Tobemstomig或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含铂双药化疗一线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一项II期临床研究

 
研究背景
 
Tobemstomig是一款双特异性抗体,针对靶点为PD-1和LAG-3。该研究是一项随机、双盲、II期临床研究,评估了Tobemstomig或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不可手术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研究方法
 
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Tobemstomig联合化疗或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每21天为一个周期,每三周治疗一次,4周期后接受Tobemstomig或帕博利珠单抗维持治疗。研究基于PD-L1表达水平、组织病理类型及吸烟状态进行分层,主要研究终点为ORR,次要研究终点为PFS、OS、ORR及安全性。
 
研究结果
 
至2024年7月,共计181例患者随机,两组分别入组90例和91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6个月,基线特点均衡可比,但ORR为无提高,两组ORR分别为41.1%和46.2%。中位PFS分别为7.6个月和7.1个月,HR=0.99。本次数据分析时,OS数据并不成熟。任何级别、全因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0%和98.9%,3度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6.3%和50.0%。治疗相关3度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0.6%和32.2%,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5.1%和40%,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7.4%和50.0%。
 
研究结论
 
在本次数据分析时,Tobemstomig联合化疗相较于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并未改善ORR和PFS,OS数据不成熟。
 
皮下或静脉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在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III期MK-3475A-77D研究
 

研究背景
 
本研究旨在评估皮下或静脉给予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研究方法
 
研究纳入驱动基因突变阴性的初治不可手术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按2:1的比例分为帕博利珠单抗,790 mg,皮下应用,或400 mg,静脉应用(均为每6周一次,应用18周期),联合含铂双药化疗。双终点分别为第一周期帕博利珠单抗的暴露量(AUC0-6week)以及稳态谷浓度,非劣效界值为0.8,次要研究终点为ORR、PFS、OS、安全性。
 
研究结果
 
共计377例患者随机,接受皮下和静脉治疗的患者分别入组251例和126例患者,第一周期帕博利珠单抗的暴露量(AUC0-6week)以及稳态谷浓度的非劣效界值均达到,P<0.001,ORR分别为45.4%和42.1%,中位PFS分别为8.1个月和7.8个月,HR=1.05,中位OS的HR=0.81相似。3度以上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7.0%和47.6%,两组分别有8.4%和8.7%的患者因不良反应而导致治疗终止。接受皮下帕博利珠单抗治疗组,2.4%的患者出现注射相关反应。
 
研究结论
 
帕博利珠单抗790 mg,皮下,每6周一次与帕博利珠单抗,静脉,400 mg,每6周一次具有相似的血药浓度,联合化疗后,疗效相似,安全性可管理且与既往报道一致。该研究结果支持帕博利珠单抗皮下注射作为可考虑的给药方式之一。
 
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度伐利尤单抗或同步放化疗后的进展模式:III期ADRIATIC研究分析
 

研究背景
 
III期ADRIATIC研究中,度伐单抗巩固治疗显著改善了接受同步放化疗后未进展的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的PFS及OS,本研究探索了疾病进展模式。
 
研究方法
 
I-III期接受同步放化疗后未进展的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接受度伐单抗、度伐单抗联合替西木单抗、安慰剂治疗,研究基于疾病分期及是否接受PCI进行分层,首先进展位置包括胸腔外进展以及胸腔内进展。
 
研究结果
 
数据截止日期2024年1月15日,52.7%和63.5%的患者出现疾病进展或死亡,胸腔内进展的患者比例类似,仅胸腔内进展的患者占比分别为28.0%和29.7%,胸腔外进展的患者占比分别为18.2%和25.2%,两者均出现进展的比例分别为1.5%和4.5%,中位至颅脑进展时间分均为未达到24个月,无颅内进展比例分别为84%和72.9%,HR=0.64。
 
研究结论
 
这项研究发现,对于I-III期接受同步放化疗后未进展的小细胞肺癌患者,给予度伐单抗巩固治疗,可以降低颅外转移的发生率,并可以降低脑转移的风险。
 
度伐单抗联合化疗新辅助治疗IIIa-N2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SAKK16/14研究最终数据分析

 
研究背景
 
在SAKK16/14研究中,新辅助度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IIIa-N2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展示了良好的效果,本研究公布了长期随访数据。
 
研究方法
 
在这项多中心、单臂、II期临床研究中,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接受度伐利尤单抗联合化疗,随后进行手术,术后接受度伐利尤单抗一年的维持治疗,主要研究终点为一年的EFS率,研究假设为从48%提高至65%,本研究报道了经过中位72个月的随访数据。
 
研究结果
 
这项研究达到了其主要研究终点,1年EFS率为73%。研究入组68例患者,82%的患者接受手术,51%接受R0切除,至2024年9月2日,31例患者出现终点事件,中位EFS为4年,5年EFS率45.9%。本次分析时出现25例死亡事件,中位OS未达到,5年OS率为65.8%,主要病理学缓解率62%,完全病理学缓解率18%。67%的患者术后降期至N0和N1;评估为p-CR和MPR的患者,5年OS率分别为100%和97%。
 
研究结论
 
据我们所知,这项前瞻性临床研究证实了对于可手术的IIIa-N2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围手术期治疗的安全性。
 
小结及思考
 
本届欧洲肺癌大会(ELCC)上,免疫治疗几乎涉及了肺癌诊疗的各个领域,包括了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新辅助治疗、术后辅助治疗、不可手术患者的同步放化疗及晚期患者新型免疫治疗等不同的领域。
 
在小细胞肺癌领域,公布了III期ADRIATIC研究的进展模式数据。ADRIATIC研究是目前唯一聚焦于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的III期临床研究,为度伐利尤单抗在局限期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临床研究数据和支持。本次公布的数据显示,接受免疫维持治疗,两组后续胸腔内进展的患者比例类似,分别为28.0%和29.7%,而胸腔外转移,尤其是脑转移患者的占比明显降低,提示对于局限期小细胞肺癌而言,给予同步放化疗已经可以很好的控制原发病灶,度伐利尤单抗带来的生存获益主要是通过降低远处转移风险实现。此外,研究还有另外一组,即在度伐利尤单抗的基础上联合替西木单抗,目前该组数据并未公布,考虑到在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双免疫治疗组为阴性结果,因此,在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能否带来意外惊喜,有待于未来数据的揭晓。
 
在围手术治疗阶段,公布了度伐利尤单抗术后辅助治疗阶段的更新数据,该研究的完整结果已经发表于JTO杂志。遗憾的是,尽管研究者已经将PD-L1的表达水平提高至25%作为截断值,但仍未能获得阳性结果。在研究设计、药物作用靶点均类似的情况下,度伐利尤单抗与阿替利珠单抗得到完全不同的研究数据,背后的原因需要深入挖掘。
 
在不可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NSCLC患者,KeyNote-799研究公布了长期随访数据。作为不可手术切除的局晚期患者,该研究通过将现有治疗手段的强化及叠加,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短期的ORR指标达到75%左右,中位PFS达到30个月和45个月左右,但是安全性问题是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尤其是肺炎发生率。考虑到放疗与免疫治疗的同步叠加可能会导致肺炎的发生率明显提高,这一组合手段的应用需要更加谨慎。研究中,3度以上肺炎的发生率达到8%左右,这在临床实践中的执行确实存在一定的困难。局部晚期的肺癌患者诊疗存在较大争议,如何将内科、外科、放疗以及化疗、靶向、免疫、抗血管生成及ADC等不同治疗手段进行整合,是提高患者预后的关键。因此,对于这部分患者,应该及时进行多学科讨论,拟定合适的诊疗策略。
 
对于存在远处转移的晚期肺癌患者,新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当前药物研究的重点,尤其是双靶点或多靶点抗肿瘤药物。以伊沃西单抗(指单克隆抗体)为代表的PD-1/VEGF已经在III期临床研究中,头对头击败了帕博利珠单抗,代表了一类非常有前景的药物类型,目前,国际多中心III期临床研究正在稳步推进;其他不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组合,如PD-1与Lag-3、与CTLA-4、与TIM-3等靶点的组合均有报道,但目前未有这一类的双抗获得阳性结果及适应症(复方制剂除外)。靶点的增加意味着毒性的增加,因此,即使获得阳性结果,也要综合评估患者的获益程度是否足以补偿所付出的安全性代价。
 
《肿瘤瞭望》在ELCC现场报道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肺癌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