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届全国肺癌学术大会于10月26-28日在南昌举行,云集了国内肺癌领域众多大咖,对肺癌临床实践内容、热点问题等进行了不同角度的学术交流。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张力教授对肺癌早期姑息治疗的精彩解说与分享。
编者按
第十五届全国肺癌学术大会于10月26-28日在南昌举行,云集了国内肺癌领域众多大咖,对肺癌临床实践内容、热点问题等进行了不同角度的学术交流。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张力教授对肺癌早期姑息治疗的精彩解说与分享。
以人为本,医病更要“医人”
张力教授:姑息治疗是一个古老的概念。在抗肿瘤治疗过程中,除了肿瘤本身会引起患者各种不适的躯体和心理症状外,在治疗肿瘤的过程中也会引发患者各种各样的不适症状,姑息治疗就是针对肿瘤本身以及治疗过程中引起患者的躯体和心理不适或者症状进行治疗的手段。关于姑息治疗,有两个方面的认识比较重要:第一方面是“癌症患者生活质量好(活的好)与生存期延长(活的长)同样重要”。这也是肺癌姑息治疗的一个重要理念。在临床工作中,肿瘤医生大都比较关注治疗过程中肿瘤本身变化,而忽略了肿瘤的患者的症状和感受。例如,在临床上肿瘤医生仅关注肿瘤病灶是否缩小、标记物是否下降等,往往忽略了患者的严重消瘦症状以及其他不良反应等。姑息治疗即针对患者的疼痛、恶心、呕吐、消瘦、营养不良和抑郁等症状进行治疗。姑息治疗虽然不能治愈肿瘤,但是可以让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使患者获益。第二方面是要针对患者开展疾病相关预后教育的“话疗”。我们知道无论是国外还是中国的大部分患者对自身疾病的预后存在着不切实际的认识,他们往往对自己疾病预后的期望值比较高,但是大部分晚期恶性肿瘤的发展是无情的,它不会根据人的主观意志改变。医生在对患者做姑息治疗的同时,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用科学的态度教育患者树立一个比较客观的,符合实际的治疗目的,例如:面对无法根治的终末期恶性肿瘤,不过分追求肿瘤缩小,选择毒性较小的口服化疗或其他保守治疗来保持好的生活质量、带瘤生存也是合理的。这对降低医患矛盾、改善治疗的体验都会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不仅要努力运用最新的治疗手段(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不断改善患者的愈后,更要教育患者和家属正面、科学地面对目前没有办法彻底根治的疾病这个客观现实。
人工智能助力早期姑息治疗的实施
张力教授:全世界都面临这样的问题:即患者很难有机会随时向医生汇报他的不适症状或者其他情况。让患者能够随时向医生汇报自身的不适情况,使临床肿瘤医生能够及早针对患者不良反应及时进行干预也是最近这几年姑息治疗中的一个重要进展之一。2012年我们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肺癌内科团队已经开始关注这个问题,并尝试针对晚期肺癌患者开展常规生活质量的调查。以往仅针对参加临床试验的肺癌患者才展开生活质量调查,而没有参加临床试验的肺癌患者医生仅进行简单的询问,这就造成了临床医生对患者生活质量掌握得不够全面的现象。为了改善这种情况需我们从两个方面进行努力:一是患者每次回院复诊时进行常规检测;我们团队最近开发的一个可以随访患者生活质量的软件,通过微信平台让患者跟医生进行一对一的连接。这款软件一个亮点就是运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技术来辅助医生回答患者的提问,通过对患者常见问题提问的积累,我们这个软件可以不断提高自身回答的精准性。例如,80%的患者都会问发烧、腹泻的处理等同样的问题,如果需要医生重复回答每个患者这类问题会花费很大的人力、物力。我们的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在专家回答此类问题之后让软件自身不断的记忆、学习、改善,最终软件能够智能的自动生成回答大部分患者提问的答案。当然,如果出现少量从来没有人问过的问题时还是需要人工辅助回答。就目前患者使用该软件的情况来说,该软件能够帮助患者解决大部分的问题,患者对软件的评价也比较高。目前该软件仍在完善中,希望大家能够一起尝试和体验。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识,发挥其参与治疗决策的主观能动性
张力教授:很多临床医生会担心患者一旦了解自身疾病的真实情况后可能会采取一些消极的手段或对策。目前的调查结果表示患者了解自身疾病的真实预后对于一线、二线的常规治疗影响并不大,但可能会影响终末期患者的治疗。终末期患者采用比较强烈的静脉化疗手段不仅不能给患者带来生存获益,甚至可能对患者的生存造成损害。我希望通过在大会上分享这些内容告诉参会的同道:针对终末期患者的化疗应该采用比较温和的、以控制肿瘤为主的治疗手段,通常是主张口服或者是中西医结合治疗,而不主张采用静脉化疗。我们团队通过3千多例临终前采用化疗的调查发现:针对终末期患者采用化疗的比例由低到高分别为:一、中西医结合医院。二、肿瘤专科医院。三、综合医院的肿瘤科。总的来说,国内的中西医结合医院终末期患者治疗相对较好,而综合医院的肿瘤科在终末期采用静脉化疗的比例较大,希望借助此时大会鼓励所有同道针对终末期患者采用一些温和的治疗手段,延长患者的生存同时更注重生活质量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