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年会期间,针对我国自主研发创新药阿帕替尼在肝癌和胃癌领域的研究进展,《肿瘤瞭望》特别采访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周俭教授和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的黄昌明教授,请他们分享最新的前沿进展。
编者按:在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年会期间,针对我国自主研发创新药阿帕替尼在肝癌和胃癌领域的研究进展,《肿瘤瞭望》特别采访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周俭教授和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的黄昌明教授,请他们分享最新的前沿进展。
周俭教授:我国自主研发创新药为肝癌患者提供更佳治疗选择
肝癌复发转移的防治措施提高了肝癌患者的生存率
肝癌复发转移是影响病人长期生存的主要障碍,所有肝癌患者接受根治性切除术后,60%左右于5年之内发生复发。针对肝癌的转移复发,在汤钊猷院士和樊嘉院士的领导下,经过几代人20余年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已经取得一些进展。最近,一项针对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外科1万多例肝癌患者的数据分析表明,所有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的5年生存率,已经从原来的50%左右提高至64%,其中,肿瘤直径≤5cm的小肝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接近80%。
生存率提高得益于对肝癌复发转移的防治管理,即肝癌切除后,采取包括干扰素、抗病毒、中医中药和靶向药物治疗等预防措施。80%-90%的中国肝癌患者为乙肝病毒感染所致,手术切除后,应用干扰素或口服抗病毒药物,对乙肝等基础疾病进行治疗,是预防肝癌复发转移的关键措施。
阿帕替尼在肝癌领域开展了诸多探索
目前,CFDA尚未批准阿帕替尼用于治疗肝癌的适应证,但临床上已经有应用阿帕替尼治疗肝癌的经验。在近期的MDT研讨会上,交流讨论了几十例应用阿帕替尼治疗早、中、晚期肝癌患者的案例等,已经出现阿帕替尼治疗后获得完全缓解的数据。对于这些初步研究数据,目前正在开展III期随机对照试验对阿帕替尼在肝癌中的疗效进行进一步验证,期待将来有更多的数据公布。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开展了阿帕替尼用于预防肝癌合并肉眼门静脉癌栓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临床研究,目前正在积累数据,结果值得期待。
中国创新药物更适合中国国情
10年前,我国临床应用的绝大部分抗肿瘤药物都是进口药,价格昂贵,且需要长期用药,然而这些药物对患者生存率的提高却比较有限,在临床中应用有一定困难。中国的肝癌具有独特的临床学和肿瘤生物学表现,与欧美和日本差异很大,因此进口药物并不一定完全适用于中国患者。恒瑞医药从本国高发癌种特点出发开展临床试验,在阿帕替尼、PD-1和PD-L1抑制剂的研发方面位于世界前列,这样研发背景下开发出来的药物可能更符合中国的国情。我非常期待我国民族药企将来能研发出更多适合中国肝癌患者的、经济效益更佳的抗肿瘤、抗病毒药物!
黄昌明教授:阿帕替尼开启胃癌新辅助治疗新思路
中国胃癌新辅助治疗现状喜忧参半
全球范围内胃肠外科专家已经达成共识,针对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前可应用新辅助治疗,使肿瘤病灶缩小,减少肿瘤负荷,提高手术根治率和远期疗效。中国目前在胃癌新辅助治疗方面,一般采用二联或三联方案,选择副作用较低、疗效较好的化疗药物,使新辅助治疗后的患者能够耐受手术。目前胃癌新辅助治疗的有效率在30%-70%之间,仍然有部分患者对化疗不敏感,肿瘤继续进展,无法获得手术根治切除的机会。
阿帕替尼作为胃癌新辅助治疗初步显示安全而有效
阿帕替尼是全球第一个治疗胃癌的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自2014年上市以来,用于二线治疗失败的晚期胃腺癌和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已经得到证实,目前正在设计新的临床试验方案,探索一线、二线治疗的可能性。对于新辅助化疗效果不明显的胃癌患者,联合阿帕替尼是否可以提高肿瘤缓解率和手术根治率,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远期疗效?国内有多家中心正在进行这方面的探索。
自2017年8月以来,我们中心联合国内16家中心正在开展一项多中心临床研究,对阿帕替尼联合其他化疗药物作为新辅助治疗方案用于局部进展期胃癌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探索。计划入组50例,目前已经入组21例,试验进展顺利。我们中心入组的9例患者中,7例患者已经完成新辅助治疗,证实可以使肿瘤缩小,进而得到手术根治切除的机会。
该研究初步结果表明,阿帕替尼联合其他化疗药物作为胃癌的新辅助治疗方案是安全可行的。如果该研究得以顺利完成,下一步将进行化疗药物联合阿帕替尼对比单纯化疗作为胃癌新辅助治疗方案远期疗效的研究。
阿帕替尼在中国胃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中国是胃癌高发地区,80%-90%的患者初诊时已经表现为进展期胃癌,早期胃癌患者比例仅占10%左右。晚期胃癌的治疗是胃肠外科医生面临的严峻现状,阿帕替尼为胃癌治疗提供了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已经在胃癌的新辅助治疗、转化治疗和辅助治疗方面展开了诸多探索,其适应证的扩展有待进一步临床研究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