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访谈>正文

2021 CSCO BC丨江泽飞教授:分享中国视角,推出中国原研,方能解决更多临床问题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1/4/13 12:01:09  浏览量:9215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2021全国乳腺癌大会暨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年会在北京拉开大幕。

2021全国乳腺癌大会暨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年会在北京拉开大幕。本次会议亮点频出,学术报告精彩纷呈,多部指南、共识齐发。《2021 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重磅更新,《HER-2阳性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21版》隆重面世。
 
其中,国产原研抗HER2新药吡咯替尼的治疗地位变化备受外界关注。资料显示,在《2021 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中,吡咯替尼蝉联二线首选推荐,保持二线标准治疗的“霸主”地位;晚期一线方面,吡咯替尼在其II期研究和PHENIX、PHOEBE两大III期研究优异临床数据的支持下,从III级推荐(2B类证据)成功跃升II级推荐(2A类),表明在专家看来,吡咯替尼无论在H经治或未经治人群中,均疗效显著且证据充分,是可信赖的强效国产TKI。
 
《肿瘤瞭望》有幸采访了大会主席、CSCO副理事长、CSCO乳腺癌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江泽飞教授,江教授针对相关话题进行了分享。
 
《肿瘤瞭望》:在今年《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中,乳腺癌的治疗推荐方案又有了变化,作为CSCO指南的主要编写者之一,可否请您对国内自主研发的首款抗HER2创新药吡咯替尼在指南中地位的变化进行解读。

江泽飞教授:吡咯替尼其实在指南中一直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其临床研究和临床应用的深入,相信其推荐地位也会越来越明确。两三年前,吡咯替尼的研究数据还不多,到了一年前,我们已经基于前期的研究数据将其纳入指南推荐。
 
今年,我们纳入了吡咯替尼已发表的II期临床研究,PHENIX、PHOEBE两项大型III期临床研究数据。无论是在没有经过曲妥珠单抗治疗的患者,或是经过曲妥珠单抗治疗的患者中,吡咯替尼都有重要的位置。随着未来更多数据的发布,我相信它的证据量会更充足,地位也会越来越强。
 
 
《肿瘤瞭望》:我们注意到今年HER2共识也进行了更新,其中吡咯替尼联合卡培他滨也被列为晚期HER2阳性乳腺癌的二线标准治疗和一线可选方案。为何今年对抗HER2共识进行了更新,这对于中国的抗HER2治疗意义如何?

江泽飞教授:这项共识源于2007年,当时中国的抗HER2市场产品还很单一。这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国际新药进入中国市场,也有越来越多的国内药物相继上市,可用的产品越来越多,而这些产品又来自不同的药企,基于不同的研究数据,使得医生和患者会面临选择的难题。因此,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专委会(CSCO BC)和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CACA-CBCS)的专家,携手讨论修订《HER2阳性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21版》。共识秉着客观公正的宗旨,为医生和患者在当下提供一个最客观、最优化的方案选择。比如特定类别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共识清晰地告诉医生术前治疗方案应该是什么,术后治疗方案应该是什么,不同联合方案怎么使用。
 
这项共识由CSCO BC和CACA-CBCS的专家们共同参与和探讨,凝聚着多位专家和写作团队的智慧和心血,使得这份共识真正意义上成为了“共识”。我认为这项共识应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占据应有的地位,我也相信它会得到行业的普遍认可。
 
《肿瘤瞭望》:今年1月,转化医学协会(AME)旗下的《转化医学年鉴》(Ann Transl Med)正式发表了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的一项真实世界研究,该研究首次在曲妥珠单抗、拉帕替尼治疗失败的中国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人群中,对比了吡咯替尼与T-DM1的疗效与安全性。数据显示,患者使用吡咯替尼和T-DM1的中位PFS分别为6.0个月vs. 4.2个月(P=0.044);对于既往拉帕替尼治疗获益患者,吡咯替尼与T-DM1相比,中位PFS分别为8.1个月vs. 4.4个月(P=0.013);对于未肝转移患者,吡咯替尼与T-DM1相比,中位PFS分别为6.9个月vs.4.1个月(P=0.010)。请您谈谈该研究的结果,您认为这项真实世界研究对乳腺癌临床实践有何指导意义?

江泽飞教授:在HER2阳性乳腺癌二线治疗上,国际上尤其欧美国家更多使用T-DM1,而在中国,由于吡咯替尼的上市,更多的医生会喜欢使用吡咯替尼。目前,很难在国际或者国内来做二者头对头的研究,因为在国内T-DM1晚期适应证还没上市,在国际上,吡咯替尼也还没有准入。既然无法做随机研究,我们就看真实世界,看看一个听起来很贵也挺好的药,和一个听起来挺好也不太贵的药,效果对比如何?
 
从我们单中心的初步数据来看,如果原来用过TKI的患者再用TKI,尤其是原来获益的患者,使用吡咯替尼的效果不差,甚至可能会更好。最近,我们也在跟其他单位的专家沟通,希望能够扩大样本,争取得到更多真实世界的数据,从而也能够改变、影响我们的指南和实践,甚至有可能的话,未来在相关药物适应症的调整过程中也能提供充实、有力的证据。
 
 
《肿瘤瞭望》: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专家委员会(CSCO BC)于《转化乳腺癌研究》(TBCR)杂志在线发布了《CSCO乳腺癌诊治指南(2020年版)》英文版,基于中国乳腺癌临床实践的诊疗经验走向了世界。2021年《CSCO乳腺癌诊治指南》也已发布,您认为中国专家与国产创新药在未来应在哪些方面继续努力和提升,推动中国乳腺癌诊疗水平进步,加速中国乳腺癌经验国际化?

江泽飞教授:我们把《CSCO乳腺癌诊治指南(2020年版)》以英文形式发表,虽然还不能说是成功走向国际,至少我们能让更多不懂中文、只懂英文的医生和患者知晓和了解这项指南。第二,我们中国的医生过去通常是把欧美指南翻译成中文,医生和患者用做参考,其实这些欧美指南在某些情况下并不实用,比如国际指南推荐的有些药物在国内没有上市。第三,全世界还有超过一半人口分布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比如东欧、南美、非洲和东南亚等地区,这些地区的医生需要简单、明了、兼顾科学性的指导原则,希望CSCO指南的英文版能为其提供一些参考。
 
《CSCO乳腺癌诊治指南(2020年版)》英文版发表后,很多国内同行反映这项指南的内容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内容不繁琐,实用性强,易操作;第二,这项指南的制定不受国际同行的影响,更多注重临床实用性和药物可及性,我们可以用指南英文版和国外同行进行交流,比如St. Gallen讨论中还提及《CSCO乳腺癌诊治指南》的一些条目。未来,CSCO BC指南专家组希望能更好地服务于中国患者,不断完善和更新CSCO BC指南,分享中国角度的思考,比如我们也把HER2共识发展为中国专家共识,也希望国际同行和患者可以来了解和参考我们的指南内容。
 
总之,中国学者应该在国际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展示中国自己的原研药物,制定中国自己的临床诊疗指导原则,这样我们才有能力来解决更多的临床问题。
 
专家简介
 
江泽飞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乳腺肿瘤科主任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北京医学会乳腺疾病分会主任委员
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精准医学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St.Gallen国际乳癌治疗共识专家团成员
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新药审评专家

版面编辑:洪江林  责任编辑:张彩琴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CSCO BC

分享到: 更多

相关幻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