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佳艺教授:放射治疗一直是肿瘤骨转移非常重要的治疗方式。骨转移在转移性乳腺癌中代表着一种相对比较好的预后,所以骨转移相对于远处内脏转移,治疗方式更要考虑到高效、低毒,能够让患者在今后的生存期内尽可能的避免因治疗带来的副作用。
《肿瘤瞭望》:请您介绍一下放射治疗在乳腺癌骨转移中的作用和进展?
陈佳艺教授:放射治疗一直是肿瘤骨转移非常重要的治疗方式。骨转移在转移性乳腺癌中代表着一种相对比较好的预后,所以骨转移相对于远处内脏转移,治疗方式更要考虑到高效、低毒,能够让患者在今后的生存期内尽可能的避免因治疗带来的副作用。
乳腺癌骨转移的治疗方式近年来有很多进步,其中放射治疗的进步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放射治疗虽然是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但是适应证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原则上骨转移放射治疗最主要的适应证是有相应的症状,也就是说对于没有任何症状的骨转移,我们首选不考虑放射治疗。
②在放射治疗的技术方面,比较重要的一点是分割方式,有长有短,短的可以短到一次,长的可以长到4周。总体来说,根据大样本的循证医学证据,我们发现不同剂量的分割对于患者的近期疗效差别不大。主要的差别有两点:疗程短的患者在以后的残余生存时间中症状再次出现,而需要再次治疗的比率很高;分割次数较多、总剂量较高的放射治疗对于疾病的整体控制时间更长。
③传统上并不作为骨转移首要放射治疗手段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这几年在骨转移的治疗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比如γ刀,或称为X刀,即高度聚焦、高度精确的手段用在骨转移的治疗手段之间,对于个别的脊柱转移可以有效减少脊髓的损伤剂量,提高放射治疗的剂量。对于以往接受过放射治疗,但是小的局限部位再次发展的肿瘤通过这样的挽救治疗又可以再次控制病情,对患者来说是很大的受益。
④在骨转移放射治疗方面这几年有很大进步的还有放射治疗和手术治疗的配合。以往很多放射治疗的专家在这个方面是有顾虑的。总觉得手术治疗尤其是做金属内固定以后,金属材料和正常的骨、软组织的界面之间会产生次级射线,这个次级射线会影响理想的剂量曲线分布。以前传统的保守放射医生觉得这种情况有问题,其实我们要这样考虑,对于这样的患者即使剂量有些许不均匀,但与不做放射治疗相比疗效总有很大差别。治疗和不治疗的本质是有很大差别的。因此,在治疗的前提下,剂量有一点不均匀,这一点是可以容忍的。
⑤骨水泥的治疗作为介入治疗的重要方式,这几年可以大幅度提高脊柱的稳定性。对于转移灶以溶骨性病变作为主要表现,且病灶和脊髓之间仍然存在完整的骨皮质,首先给予骨水泥的微创治疗让患者获得脊柱的稳定性,减少脊柱压缩性骨折的风险,随后再通过放射治疗给予疗效的巩固,两者结合起来可以给患者带来非常好的疗效。
《肿瘤瞭望》:骨转移的患者以放射治疗作为首选治疗的比例是增高?还是降低?
陈佳艺教授:应该说是降低,这个主要是得益于有效的全身治疗,记得在20多年前,患者只要诊断为骨转移后,并没有有效的药物治疗,所有医生想到的都是姑息性的放射治疗,这会产生很多问题。骨转移的放射治疗很难一次达到肿瘤控制的真正剂量,这样导致患者在生存期内有可能因为病情的变化再次出现症状,所以就很麻烦。现在是在辅助治疗阶段,以AI代表的,或绝经前药物卵巢去势+内分泌治疗,大样本的循证医学证据告诉我们,通过有效的双磷酸盐预防治疗可以提高乳腺癌患者的无病生存率,并且大幅度降低各项转移,包括骨转移的发生率。使得这部分患者在治疗后和治疗期间骨健康的程度都比既往有所提高。这样的患者即使发生骨转移也未必一发生就进展到骨髓压迫,或者有病理性骨折的风险。
第二个是对于骨转移的早期症状各个学科的临床医生都已经高度敏感,所以很多骨转移患者在病程早期就得到了诊断,这样的患者在早期通过内分泌治疗、化疗等抗肿瘤治疗,加上各级别的双膦酸盐的骨改良药物、骨保护药物治疗,可以使患者骨骼的稳定性在很长时间内保持不变。这样就大幅度地延迟了对放射治疗需求的时间。作为专业从事放射治疗的医生,我对这一治疗趋势的演变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因为这个过程告诉我们,肿瘤综合治疗就是在各个学科进展的基础上互相补充完善,就放射治疗本身而言,立体定向放疗也会在未来在骨转移治疗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权重,各项努力的综合,可以把本来较悲观的复发转移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大大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