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正文

王树森教授:后CDK4/6抑制剂时代的治疗选择丨2022年乳腺癌治疗年度进展回顾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3/1/13 10:54:10  浏览量:6628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CDK4/6抑制剂的出现,使广大乳腺癌患者得到了更多的生存获益。随着其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不良反应、患者耐药等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编者按:CDK4/6抑制剂的出现,使广大乳腺癌患者得到了更多的生存获益。随着其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不良反应、患者耐药等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在“2022年乳腺癌治疗年度进展回顾”会议上,肿瘤瞭望特邀采访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王树森教授,请他介绍“后CDK4/6抑制剂时代的治疗选择”。
 
肿瘤瞭望:当前,CDK4/6抑制剂+ET已经成为标准一线治疗方案,但对于内脏危象等侵袭性进展疾病患者,临床仍以化疗为主,今年的RIGHT Choice研究提供了不一样的视角。您如何看待CDK4/6抑制剂+ET在此类患者中应用?

王树森教授:对于HR+/HER2-乳腺癌患者,CDK4/6抑制剂的出现可以说是该领域的重要进展。自2015年第一个CDK4/6抑制剂Palbociclib被FDA批准成为HR+/HER2-晚期乳腺癌一线治疗靶向用药起,CDK4/6抑制剂在HR+/HER2-乳腺癌患者治疗中的地位逐步明确,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既往(PALOMA系列、MONARCH系列、MONALEESA系列)多项研究显示,CDK4/6抑制剂的加入可以使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实现PFS的提高和总生存的改善。对于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来说,其治疗线数较多,有总生存的改善是很难得的。随着相关研究数据的披露,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成为了HR+/HER2-晚期乳腺癌的标准一线治疗方案。
 
我们固有的观念认为,对于部分肿瘤负荷较大、疾病进展较快或内脏危象的HR+/HER2-乳腺癌患者,需要在短期内控制肿瘤、缓解症状。因此,目前临床上主要选择化疗方案,以达到快速控制疾病的目的。如常用紫杉联合卡培他滨、紫杉醇联合吉西他滨或卡培他滨联合长春瑞滨等。RIGHT Choice研究就是基于当前的认知及临床治疗现状,对化疗方案进行了挑战。以判断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能否在这部分患者中取代化疗。
 
RIGHT Choice是一项随机、Ⅱ期、开放标签的研究,共入组了222例患者,并随机(1:1)分配至Ribociclib组或化疗组,前者接受Ribociclib(600 mg,用药3周,停药1周)+来曲唑或阿那曲唑+戈舍瑞林,后者为医生选择的联合化疗(多西他赛+卡培他滨,紫杉醇+吉西他滨,卡培他滨+长春瑞滨)。主要研究终点为PFS。
 
 
在中位24.1个月的随访中,Ribociclib组和化疗组的中位PFS分别为24.0个月和12.3个月。
 
 
RIGHT Choice研究提示,对于侵袭性较强、肿瘤负荷较大、内脏危象的患者,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相较于化疗显示出了治疗疗效上的优势,这项研究对目前临床实践中以化疗为主的治疗理念有一定的影响。但同时我们也要客观进行分析,在临床实践中确实有部分侵袭性较强的HR+/HER2-乳腺癌患者,从接受手术后到复发转移的时间间隔非常短,而且肿瘤进展较快,也有部分患者虽然激素受体为阳性,但表达水平比较低,我们要认识到这部分患者很可能还是化疗获益的人群。
 
虽然RIGHT Choice研究给我们的治疗理念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但同时我也要强调,对于部分乳腺癌患者来说化疗方案仍然是其合适的选择。之所以对部分患者的情况进行反复强调,是因为对于晚期乳腺癌患者,我们虽然不能实现这部分患者的完全治愈,但特别期待他们能有接受多线治疗的机会。如果患者能够接受多线治疗,其生存期就有可能得到显著延长。如果患者侵袭性特别强、肿瘤负荷特别大,我们在一线治疗进行药物选择的时候就要非常谨慎,对于这部分患者而言,如果一线治疗选择药物不恰当加之患者本身肿瘤负荷过高,若再出现疾病进展,对于患者来说就没有了接受后线治疗机会。
 
因此,对于这部分人群,至肿瘤缓解时间(TTR)就是关键的观察指标。如果这种治疗方案至肿瘤缓解时间越短,就意味着患者在短期内获得了肿瘤缓解,之后有更多接受后线治疗的机会。RIGHT Choice研究中也将TTR作为了次要研究终点,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TTR分别为4.9 vs 3.2个月(HR 0.78,95%CI:0.56~1.09),虽无统计学差异,但提示我们化疗的至肿瘤缓解时间更短。
 
 
虽然RIGHT Choice研究使我们对于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方案更有信心,但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我们仍然要考虑诸多因素,如肿瘤负荷、疾病进展速度、激素受体表达等。以进一步判断其对化疗还是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的获益更大,因此,我们对于这类患者的治疗也要更加慎重。
 
总体来说,这项研究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在一线治疗中地位,提示绝大部分患者我们可以放心选择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但面对具体患者,我们也要进行个体化分析。
 
肿瘤瞭望:氟维司群等雌激素受体下调剂(SERD)一直是ER+ABC的重要内分泌选择,今年SABCS大会报道了许多新型内分泌治疗药物,比如Elacestrant、Camizestrant。您如何看待这些新型内分泌治疗的应用前景?

王树森教授:内分泌治疗已有上百年的历史,经历了一系列的革命性进展。新型内分泌治疗药物一直是临床研究热点,回顾既往雌激素受体调节剂、芳香化酶抑制剂(AI)、雌激素受体下调剂等药物先后出现,单药内分泌治疗的有效率也在不断提高。
 
对于HR+/HER2-晚期乳腺癌的一线内分泌治疗,Ⅲ期FALCON研究奠定了氟维司群单药在晚期未经内分泌治疗的ER+乳腺癌患者一线内分泌治疗中的地位,氟维司群较第三代AI显著延长了PFS。但氟维司群的给药方式为肌肉注射且内分泌治疗时间较长,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因此,我们一直在SERD类治疗药物开发上进行着探索,如尝试开发口服剂型SERD类治疗药物或者提高其生物利用度,从而使其能够有更广阔的应用空间。
 
今年的SABCS大会上,Elacestrant、Camizestrant等新型内分泌药物均有相关研究进行了报道,且相关研究都体现了药物治疗的有效性,这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好的消息。因此,如果能够找到这类药物的获益优势人群,就有可能提高这一类药物的开发效率,缩短它的开发时间,促使它尽快应用到临床中。最近几年,在口服类SERD药物治疗探索上,相关研究既有成功也有失败,但我个人还是看好这类药物未来几年的开发前景的。
 
肿瘤瞭望:T-DXd在HR+/HER2低表达(DESTINY-Breast04研究)、SG在HR+/HER2-(TROPiCS-02研究)后线治疗均取得突破进展,您认为抗体偶联药物将如何改变治疗格局?

王树森教授:抗体偶联药物(ADC)最早在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治疗中取得了重要进展,其后在三阴性乳腺癌治疗领域也取得了突破。T-DXd在HR+/HER2低表达领域取得的进展,进一步拓宽了ADC药物的应用价值。
 
在DESTINY-Breast04研究中,90%入组患者为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而TROPiCS-02研究中入组患者均为HR+/HER2-晚期乳腺患者。两项研究均聚焦于HR+/HER2-人群,而对于这一类人群,我们优先推荐内分泌治疗方案。因此,目前对于这类患者的一线治疗,内分泌治疗联合CDK4/6抑制剂的地位是难以撼动的。
 
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虽然在一线治疗中取得了较长的PFS,OS也有所改善,但绝大部分患者都会出现内分泌耐药,甚至有一部分患者会出现原发耐药。对于内分泌治疗失败的患者,我们从多个方向进行了探索,如换用其他的CDK4/6抑制剂,CDK4/6抑制剂跨线使用以及联合化疗等,但这些治疗取得的生存并不是很长,因此,这类人群仍有着巨大的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DESTINY-Breast04研究、TROPiCS-02研究让我们看到了ADC药物在这类人群中有PFS的改善,因此,个人认为ADC类药物应该被纳入到优先使用轨道。
 
肿瘤瞭望:后CDK4/6抑制剂治疗时代,我们面临的挑战也是多种多样的,您认为在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治疗中,还有哪些值得探索的方向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王树森教授:CDK4/6抑制剂的加入使患者的生存期得到显著延长,但患者仍然面临着原发耐药和继发耐药的挑战。一旦患者出现耐药之后,我们现有的选择虽然很多,但疗效却非常有限。所以针对这一类人群,我们面临的挑战是非常多的。
 
由于耐药机制的不同,患者接受一线治疗的效果也不相同。因此,我认为未来的研究方向是对这耐药人群进行分类,探索其耐药机制,然后针对相应的耐药机制进行不同方向的个体化治疗。如对于存在PI3K突变的患者,我们可以选择Alpelisib进行治疗;对于存在AKT异常激活的患者,可以选择Capivasertib进行治疗。
 
总而言之,对于这类人群未来研究方向应基于对其耐药机制的认识,从而进行不同方向的个体化治疗。
 
王树森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癌单病种首席专家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国家肿瘤质控中心乳腺癌质控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乳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专家委员会委员
国家卫健委乳腺癌合理用药指南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分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胸部肿瘤防治研究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南方肿瘤临床研究协会乳腺癌专委会副主委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乳腺专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版面编辑:张靖璇  责任编辑:卢宇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乳腺癌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