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研究>正文

ESMO ASIA 2024丨石远凯教授:新型口服小分子PD-L1抑制剂在晚期实体瘤或复发/难治性淋巴瘤患者中的首次人体I期研究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4/12/19 15:11:22  浏览量:415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在2024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亚洲年会(ESMO ASIA)口头报告专场中,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石远凯教授团队汇报了新型小分子PD-L1抑制剂BPI-371153在晚期实体瘤或复发/难治性淋巴瘤中的首次人体I期临床研究结果(摘要号59O)。该研究结果揭示了BPI-371153具有可控的安全性、良好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和抗肿瘤活性,为小分子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临床应用前景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肿瘤瞭望》特邀请石远凯教授对这项研究予以解读和点评。

编者按:在2024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亚洲年会(ESMO ASIA)口头报告专场中,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石远凯教授团队汇报了新型小分子PD-L1抑制剂BPI-371153在晚期实体瘤或复发/难治性淋巴瘤中的首次人体I期临床研究结果(摘要号59O)。该研究结果揭示了BPI-371153具有可控的安全性、良好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和抗肿瘤活性,为小分子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临床应用前景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肿瘤瞭望》特邀请石远凯教授对这项研究予以解读和点评。
 
研究背景
 
多种阻断PD-1/PD-L1的单克隆抗体(mAbs)已被批准用于治疗多种实体瘤和淋巴瘤。然而,由于大分子抗体药物在肿瘤组织内渗透性不足,其疗效仍有限。相比而言,小分子药物通常具有更好的组织穿透性。BPI-371153是一种口服的小分子PD-L1抑制剂,可诱导PD-L1的二聚化,随后被肿瘤细胞内吞,从而降低细胞膜上的PD-L1水平,进而有效破坏PD-1/PD-L1相互作用。这项正在进行中的I期临床研究(NCT05341557)旨在探索BPI-371153在中国晚期实体瘤或复发/难治性淋巴瘤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研究设计
 
该研究是BPI-371153的首次人体试验,是一个多中心的I期临床试验。患者纳入标准主要包括:年龄≥18岁;晚期实体瘤或复发/难治性淋巴瘤;ECOG PS评分0-1;标准治疗后疾病进展,或不适合/无法耐受标准治疗的患者。剂量爬坡设计剂量范围自100 mg QD至1600 mg QD,共8个剂量组。主要研究终点包括剂量限制性毒性(DLTs)、最大耐受剂量(MTD)和不良事件(AEs)。次要研究终点包括药代动力学(PK)、药效动力学(PD)、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缓解持续时间(DoR)、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安全性数据截止日期为2024年4月26日,疗效数据截止日期为2024年8月1日。(图1)
 
图1.研究设计
 
基线特征
 
研究纳入20例患者,中位年龄(范围)为58(33-76)岁,其中男性13例(65.0%),女性7例(35.0%)。ECOG PS评分0分和1分的患者分别占45.0%和55.0%。肿瘤类型包括非小细胞肺癌(55.0%)、其他实体瘤(25.0%)、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15.0%)和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5.0%)。既往接受过1线、2线、3线及以上治疗患者的比例分别为30%、45%和25%。PD-L1表达水平占比分别为:TPS<1%(10.0%),1%<TPS<50%(20.0%),TPS≥50%(15.0%),未知(55.0%)。
 
研究结果
 
安全性:BPI-371153安全性良好,未发生DLT,未达到MTD。无导致剂量降低、永久停药或导致死亡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s)发生。大多数≥3级TRAEs出现在1600 mg组。任意级别常见TRAEs为腹泻(70%)、呕吐(30%)、腹痛(25%)、ALT升高(20%)。≥3级TRAEs包括腹泻、淋巴细胞减少和皮肤感染(各5%),主要发生于1600 mg组。(图2)
 
图2.安全性
 
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药代动力学显示血浆暴露量随剂量增加近似呈线性增长,平均半衰期为20.8-26.2小时,支持QD给药。药效动力学数据显示,BPI-371153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增加了IL-18、IL-2、IL-6、CXCL-9和可溶性PD-L1水平。(图3)
 
图3.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
 
有效性:在PD-L1表达阳性实体瘤或淋巴瘤患者中观察到初步的抗肿瘤活性。4例肿瘤缓解的患者中,3例PD-L1高表达,1例为高肿瘤突变负荷(TMB-H)。17例疗效可评估受试者中,ORR为23.5%(95%CI:6.8-49.9),DCR为64.7%(95%CI:38.3-85.8)。(图4)
 
图4.抗肿瘤活性
 
典型病例:
 
病例1:一例复发的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在BPI-371153治疗2个月后肿瘤缩小67%,达到部分缓解(PR)。
 
病例2:一例既往接受过PD-1/PD-L1免疫治疗的肺腺癌患者在BPI-371153治疗12周后达到完全缓解(CR),并维持CR达6个月。(图5)
 
图5.病例
 
研究结论
 
BPI-371153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可控的安全性,没有观察到DLT,未达到MTD。
 
药代动力学数据支持其QD给药;药效动力学显示其具有免疫调节潜力。
 
在≥600 mg剂量组观察到初步抗肿瘤活性,特别是在PD-L1高表达患者中。
 
1200 mg被选为后续剂量扩展阶段的推荐剂量,后续研究将进一步评估其疗效和安全性。
 
石远凯教授点评:
 
BPI-371153是一种新型小分子PD-L1抑制剂,本研究是首次人体试验,研究结果揭示了其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潜在效能:
 
1、创新的作用机制
 
BPI-371153通过诱导PD-L1的二聚化和内吞,显著减少细胞膜表面的PD-L1表达,从而强有力地阻断PD-1/PD-L1的相互作用。这种独特的小分子机制,与传统单克隆抗体类PD-L1抑制剂相比,可能具有更强的肿瘤组织穿透能力,同时也为开发更加经济和便利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提供了可能。
 
2、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在这项研究中,BPI-371153显示了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未观察到DLT,未达到MTD。尽管有少数患者出现≥3级TRAEs,如腹泻、淋巴细胞减少和皮肤感染,但这些不良事件均未导致永久停药,表明药物具有可管理的安全性特征。
 
3、良好的药代动力学特征
 
BPI-371153半衰期20.8-26.2小时,支持QD给药,可提高患者使用依从性,药物暴露表现出剂量依赖性,为后续开发的剂量选择提供有力支持。
 
4、免疫调节作用机制明确
 
药效动力学分析显示,该药物能够提升IL-18、IL-2、IL-6、CXCL-9等细胞因子和可溶性PD-L1水平,进一步证实了其免疫调节作用机制,为未来联合治疗的研究提供了潜在可能性。
 
5、初步抗肿瘤活性令人鼓舞
 
在17例可评估疗效的患者中,ORR为23.5%,包括1例CR和3例PR,DCR为64.7%,尤其是在PD-L1高表达或TMB-H患者中观察到的疗效支持BPI-371153进行更深入和广泛的研究。
 
6、小分子ICIs的前景广阔
 
与大分子抗体药物相比,小分子ICIs具有许多潜在优势,例如生产成本低、患者使用方便、避免输液相关反应、在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的管理中具有更高的灵活性等。尤其在当前临床对经济型免疫疗法需求不断增加的背景下,BPI-371153的开发更具临床意义。
 
综上所述,BPI-371153为小分子ICIs的研发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这项研究结果不仅显示了其安全性、药代动力学和初步抗肿瘤活性,还为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奠定了基础。未来的临床开发将进一步评估其在晚期实体瘤或复发/难治性淋巴瘤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尤其是在PD-L1高表达患者中的应用潜力。
 
参考文献:
 
Yang J,et al.A first-in-human,phase I study of BPI-371153,a novel small-molecule PD-L1 inhibitor,in advanced solid tumors or recurrent/refractory(r/r)lymphoma.ESMO Asia Congress 2024,Abstract 59O
 
石远凯教授
肿瘤学博士肿瘤内科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长聘教授
中国癌症基金会第八届理事长
雄安新区医学会第一届会长
雄安新区癌症中心首任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第一届、第二届会长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第三届、第四届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第五届主任委员
中国药学会抗肿瘤药物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第二届主任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肿瘤内科分会第一届主任委员
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上海证券交易所科技创新咨询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杂志》副总编辑
进行抗癌药物及相关临床研究400余项,以第一和/或通讯作者发表文章400余篇,主编主译著作20余部,牵头制定国家诊疗规范、指南和专家共识30余部。
 
相关推荐
 
扫描二维码
可查看更多内容

 

版面编辑:张靖璇new  责任编辑:无医学编辑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淋巴瘤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