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CC2016]第十一届CGCC暨第四届SGWCAC在京开幕,大会主席季加孚教授畅谈“传承·融合·创新”理念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16/5/17 14:26:06  浏览量:26258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第十一届全国胃癌学术会议(CGCC2016)暨第四届阳光长城肿瘤学术会议(SGWCAC2016)于2016年5月13日至15日在北京隆重举行。14日上午,大会在国家会议中心(CNCC)大宴会厅缓缓拉开了帷幕。众多国内外胃癌领域的学术大咖齐聚北京,共襄盛举,为我们奉上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学术盛宴。

  开幕式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武爱文教授主持,武教授致欢迎词后介绍了大会主席及参会者。

 

  首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及本次大会主席季加孚教授做了大会开幕式发言。在开幕式中,季教授对来自韩国、日本以及国外内参会人员在百忙之中抽空来参加这一国际化的会议表示热烈欢迎。季教授首先简单介绍了胃癌在中国的诊疗现状。他说:“胃癌是我们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且目前治疗方法不够理想,患者预后较差,同时指出随诊患病人数正持续增加。面临这一严峻事实,如何让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和护理是每一位临床肿瘤医生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次大会的主要内容覆盖了胃癌从基础到临床的研究、内科治疗、外科治疗、放射治疗、精准医学等诸多方面,主要目的是通过国内外学者共同的学习和交流以提出更加开放和有建设性的针对胃癌的治疗策略。毫无疑问,此次大会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分享了知识和激情,对于胃癌学者们来说是一次崭新的学习、合作的机会,同时也是巨大的挑战。

 

  随后中国医学科学院院士孙燕教授致辞欢迎所有参会者。作为一位资深的肿瘤学家,他非常高兴参加这一学术盛宴。孙教授指出,根据WHO的数据显示,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胃癌在中国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与此同时,中国近年在胃癌的发生机制以及治疗策略方面有较多的研究,也获得了一些成果。时光荏苒,孙教授谈起20年前曾经组织过的一次中国-日本肿瘤学家交流大会,称我们从日本学者那里学习到了很多胃癌基础知识和治疗方法。时至今日,日本在胃癌方面的研究依然走在世界前沿,因此,我们需要取长补短,付出更多努力以进行更多的研究。同时国内的年轻学者们也为胃癌的研究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特别是季加孚教授在胃癌手术中对淋巴结的处理等。孙教授希望通过此次大会使国内肿瘤科医生对胃癌的认识提升到更新更全面的高度。

 

  最后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詹启敏院士和中国抗癌协会王瑛教授分别致辞。詹启敏院士指出参加本次大会的许多专家在胃癌基础研究以及临床转化研究方面有深刻的认识和丰富的经验。同时在本次会议中也会涉及基因检测、免疫治疗以及精准医学在肿瘤领域的应用路径及挑战。王瑛教授感叹时光飞逝,一转眼全国胃癌学术会议已经举行10年了,其规模越来越大,专家日益增多,也受到更多来自国际社会的关注。全国胃癌学术会议生命力越来越强,交流内容非常广泛,深入。此次会议将关注胃癌治疗的标准化和创新性,是一个非常好的国内外学术交流的平台。

 

  本届会议将延续“规范· 融合· 创新”这一主题,为中国肿瘤防治工作的未来带来值得期待的进步和成果。大会主席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季加孚教授是如何阐释这一主题的呢?

  传承——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全国胃癌学术会议从1980年到今天,已经有36年的历史了,这一路走来,会议的规模越来越大,参会人数越来越多,形式和内容也越来越丰富,而大会的理念却始终如一,即就胃癌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进展开展学术交流,进一步提高中国胃癌规范化诊疗水平、推动多学科协作、促进转化医学的发展,降低胃癌的发病率和致死率。

 

  季教授称,科学发展过程中会有诸多的疑问,进而形成一种文化,而文化需要传承。在胃癌诊疗的发展过程中,凝聚了我国几代肿瘤专业工作者的努力和奋斗所得的心血,而大会提供了这样一个具有国际品牌效应的平台,对于传承胃癌的专业知识和诊疗理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融合——求同存异,融会贯通

 

  胃癌的发展过程中体现了不平衡性。一方面从国际来讲,中国和国际相互都存在着不同文化、科学的差距,另一方面就国内而言,中国作为一个泱泱大国,对疾病的治疗存在地域性差异,这种差异需要进行弥补、跨越和融合,通过开展大型国际胃癌大会进行学术交流极具重要性。季教授说:“这些年通过参加国际会议,发现各国专家也越来越能够接受通过胃癌大会开展学术交流,以友谊的形式开展合作。基础研究人员也能通过分享临床标准化数据融合在一起,从中获益。”

 

  最能体现融合这一主题的环节是5月13下午举行的东亚地区胃癌专家论坛,主题是“领袖风范·共谋胃来”,邀请了中日韩三国的知名专家教授就胃癌领域的热点话题做了热烈的讨论。季院长称“中日韩”同属亚洲国家,近年来彼此的交流越来越密切。日韩对中国专家走向世界提供了诸多帮助,这些年中国不仅学习了日韩的临床技能,也学习了他们的医疗体系,如:病人的管理、转化医学、基础医学的研究、科普、社会责任等等。另外,中国在胃癌领域的成就也得到了日韩专家的认可,中国越来越多地参与日韩的研究队列,共享了大量的临床研究数据,彼此建立了一种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

 

  创新——推陈出新,自强不息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创新,离不开研究者孜孜不倦的探索。全国胃癌大会的形式年年花样百出,令人惊喜连连。本次大会设有多个特色会场,包括中英、中德肿瘤论坛,胃癌微创外科三国论坛、英文期刊的挑战与未来、胃癌外科临床研究、中青年医师胃癌手术大赛等,内容涵盖了胃癌诸多方面,包括外科、内科、诊断、临床研究、护理、人文、健康教育等一系列内容。临床实践方面也更加切合实际,与关键临床问题息息相关,例如并发症、手术技巧、手术方式、开腹手术、机器人手术、腔镜手术、围手术期的治疗、晚期病人的转化治疗、护理等热点问题。另外,季教授还强调,由于2017年国际胃癌大会即将在中国举办,所以会议很多会场是用英文进行交流。他希望一方面本次会议是对明年国际胃癌大会的展示、演练和提升,另一方面号召年轻的专家用大家共同认可的言语和国际专家进行交流,提升自信心。

 

 

  中国每一年胃癌新发病例接近50万人,这是一个宠大的数据,也是一个严峻的事实。如何开展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如何对进展期患者进行规范化治疗、如何让患者更好的获益和康复等临床问题是摆在研究者面前的共同命题,而获取答案的唯一方式就是通过不断地开展临床研究,获取更多的临床数据。在这场与胃癌不见硝烟的持久战中,需要来自临床专家、基础研究人员、患者及家属、社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

版面编辑:张楠  责任编辑:唐蕊蕾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开幕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