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正文

ICML直击现场︱李增军教授:DLBCL的抗体治疗,谁能hold住未来?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19/6/21 11:27:21  浏览量:15260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编者按:2019年6月18日,第15届国际淋巴瘤会议(15-ICML)在美丽的瑞士小镇卢加诺如期召开。18日召开的虽然仅仅是各个公司的卫星会议,但也吸引了与会者的极大关注。其中,有关DLBCL抗体治疗的专题会议在最大的A会议厅举行。会上,罗氏公司发布了其Pola单抗(Polatuzumabvedotin)联合BR方案治疗复发难治DLBCL的最新结果,以及Pola在研的其他治疗方案。报告嘉宾的精心组织和精彩表现,给大家提供了一次关于DLBCL治疗历史现状与未来的饕餮盛宴。与会者就DLBCL的未来再次充满信心,并将聚焦点再次引导到抗体治疗方面。

 
来自加拿大BC癌症中心的LaurieSehn教授作为会议主持人回顾了DLBCL的抗体治疗历史——5年生存率从1975年的40.7%增加到2011年的64.6%——拉开了大剧的序幕。
 
接着,来自西班牙巴塞罗那的ArmandoLopez-Guillermo教授回顾了近年DLBCL一线治疗的研究。RCHOP与CHOP对照的多项研究,确定了DLBCL一线治疗中RCHOP的地位。然而,仍有30%~40%的患者对RCHOP反应不佳或复发,DLBCL未被满足的需求及其潜在的巨大市场,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人们进行了在许多探索,但均对疗效提高有限,这些探索包括:(1)增加化疗强度,如RCHOP14方案,DA-EPOCH-R方案,R-ACVBP方案及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移植等;(2)换用新的抗体如新型CD20单抗Obintuzumab,或加入VEGF抗体贝伐单抗,均没有改善疗效;(3)加入免疫调节剂或其他作用机制的小分子药物如硼替佐米、伊布替尼、来那度胺等,尽管在部分亚组中显示了优势,但均没有达到主要的研究目的;(4)维持治疗中,利妥昔单抗、PKC抑制剂、依维莫司也均没有使患者获益,仅仅来那度胺在PFS中有所获益但也没有最终改善OS。如此多的研究最终沉戟沙场,RCHOP的天花板最终能否突破,谁能突破?
 
来自美国MSKCC的MatasarM教授则把目光集中到复发难治DLBCL的治疗,复发后仅一半患者能做自体移植,而移植后也仅有一半能够治愈。在二线方案选择上,人们多选择含铂类的方案,但何种方案最佳并不清楚。不能移植的患者预后很差,也没有标准方案,BR方案和R-Gemox方案疗效相当,加入伊布替尼和来那度胺也没有改善疗效。CAR-T治疗作为目前批准的三线选择,如何使更多患者获益需要更多研究。复发难治DLBCL大量未被满足的需求,如何解决?
 
在前三位教授成功铺垫基础上,接下来登场的来自法国的FranckMorschhauser教授介绍了目前正在研究中的新型抗体治疗,这些抗体既包括针对B细胞抗原的CD19,CD20,CD79,CD52的单抗,也包括目前炙手可热的PD1/PDL1抗体、CD47抗体,以及CD3/CD19等双特异性抗体,及其目前进行中的多项研究。使大家认识到单抗治疗仍有巨大潜力可挖,不动声色的把大家目光再次拉回到单抗治疗,并成功引出了今天的焦点——Pola单抗。
 
此时可谓水到渠成。会议主持人SehnL教授的出场,顺理成章地将话题引向了此次会议的重磅研究——Pola联合BR治疗复发难治DLBCL的最新随访结果。在这项命名为GO29365的2期随机对照研究中,患者1:1随机分为BR和BR联合Pola单抗组(Pola-BR)组。每组入组40例患者,70%的患者接受了2线及以上治疗,50%以上患者为原发难治。BR组和Pola-BR组的CR率分别为18%vs40%,OR率分别为18%vs45%,反应维持时间分别为4.1个月和10.3个月,中位PFS分别为2个月和7.6个月,中位OS分别为4.7个月和12.4个月,联合Pola单抗获益明显。尤其在中位随访27.6月、最长随访45.9个月之后,Pola-BR组2年PFS达到31.4%,22%的患者维持CR达20月以上,提示这部分患者有可能获得长期疾病控制,这一结果已经与适合移植患者的疗效相当。在不同的亚组分析中,发现联合Pola单抗可使GCB/ABC、双表达/非双表达等各个亚组患者均能获益,而毒副作用没有明显增加。这项本来有一定争议、且样本数较小的2期研究,由于前面讲者的成功铺垫,使大家能够欣然接受并充满期待。
 
Pola的应用或许不仅局限于复发难治的DLBCL。解铃还需系铃人,罗氏制造的RCHOP的天花板或许最终还是需要罗氏、需要单抗来解决。来自英国诺丁汉大学医院的AndrewMcMillan教授再次呼应了前面讲者DLBCL治疗中未被满足的需求,进而集中介绍了Pola联合化疗的多项进行中的研究,包括联合CHP(CHOP去掉长春新碱)对照RCHOP方案,用于一线治疗;联合Gemox方案用于二线治疗;联合RICE方案用于移植患者的桥接治疗,可以想象,未来发挥的空间无限……
 
 
一次常规的卫星会,成为一场盛宴。诸位讲者各自在短短10-15分钟报告时间里,紧扣主题、逐层推进、环环相扣、一气呵成,就像一部精彩连幕戏剧,从开场、铺垫,到高潮,最后的结局更是对未来的畅想。连中间的问题回答环节,都配合节奏感强的音乐。这样的卫星会,行云流水,润物无声,大家接受的不仅是产品,不仅是知识,更是精神的享受。笔者戏言“罗氏有高人,上与Alps齐”。
 
专家简介
 
李增军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淋巴瘤中心主任医师
《中国慢淋诊治指南》和《慢性B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国专家共识》的执笔人;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抗淋巴瘤联盟(UCLI)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委员会慢淋工作组委员、血液病理学工作组委员;
天津市抗衰老学会血液学委员会常委兼秘书长;
天津市抗癌协会血液肿瘤委员会委员兼秘书;淋巴瘤委员会委员;
天津市医师协会血液内科医师分会委员;
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文章10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40余篇,参编专业著作6部。参加或主持各种新药临床试验近20项。
 

版面编辑:洪山  责任编辑:彭伟彬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李增军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