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回顾,一句话点评St. Gallen共识:“理论”与“实践”的二象性(内科篇)
编者按:乳腺癌领域广受赞誉的两大全球会议分别是美国的St. Antonio乳腺会议和欧洲的St. Gallen乳腺会议。St. Antonio乳腺会以每年一次的临床试验的研究结果发布见长,而St. Gallen会议则将前两年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专家们再结合临床实践进行投票,形成共识。这些共识很大程度地反映了临床热点问题的认识趋势,但并不能完全解决临床实践的诉求。2019年St. Gallen会议中的一部分投票结果与我国专家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差异,我们应该一边学习,一边思考,探索求真。时至今日,St. Gallen会议已经结束半年了,《肿瘤瞭望》特邀云南省肿瘤医院聂建云教授对St. Gallen共识投票结果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深入思辨,简洁点评。
1. 三阴乳腺癌的化疗
注释:关于三阴型乳腺癌患者化疗适应症, St. Gallen专家对早期 T1N0患者辅助化疗支持率高达65.3%!在新辅助治疗中,推荐使用铂类药物的专家超过三分之一;对于BRCA突变的患者,新辅助化疗使用铂类药物的支持率达67.3%。若新辅助治疗后有残余灶的,即使残余灶小于1cm,都有50%以上的专家建议卡培他滨强化治疗。如果残余灶大于1cm,甚至有高达83.3%的专家建议卡培他滨强化治疗。可见,基于临床及基础研究成果,在专家脑海里,三阴型乳腺癌的生物学特性的确十分特殊,其治疗也融入了更多的考量。
个人点评:三阴性型乳腺癌,你的内涵超乎你想象!
2. 内分泌治疗
?
2.1 OFS指征
注释:对内分泌治疗中卵巢功能抑制的指征选择,St. Gallen专家将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在众多的指征里,<35岁是最重要的指征,卵巢功能越旺盛的患者越需要抑制,我个人也赞成年轻是乳腺癌患者卵巢功能抑制首要考量因素。
个人点评:年轻患者:卵巢保养,且慢;卵巢抑制,先行!
2.2内分泌治疗5年后,他莫昔芬是否延长?
注释:对于绝经前淋巴结阴性的Ⅰ期患者,仅37%的专家认为需要继续延长;然而,即使是仅因为淋巴结阳性而界定的Ⅱ期患者,专家支持延长他莫西芬治疗的比例高达76.9%。由此可见,他莫昔芬内分泌治疗是否延长,淋巴结阳性是专家治疗决策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参考因素。
个人点评:TAM:我能走多远,很大程度是你(阳性淋巴结)说了算!
2.3内分泌治疗5年后,AI是否延长?
注释:从St. Gallen投票结果可以看出,无论患者是I期还是Ⅱ期,淋巴结阳性与否,在同等因素下,相较于5年AI治疗后延长AI,支持5年他莫昔芬治疗后延长AI的比例更高一些。
个人点评:之前你(TAM)弱,现在我(AI)强!
3. 辅助靶向治疗
3.1辅助靶向治疗
注释:在St. Gallen的投票中,对于T1aN0的早期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其使用辅助抗HER-2治疗的支持率从2013年的17.5%,2015年的20.7%,2017年的33.3%逐年上升,直到今年的支持率高达42.6%!甚至I期患者使用双靶辅助抗HER-2靶向治疗的支持专家都达到12.8%! 可见抗HER-2治疗的价值认同在日益增长,呈现加法趋势!然而,抗HER-2治疗的减法趋势也有一席之地:有将近三分之一的专家认为可以在I期患者中仅用半年抗HER-2治疗。如此看来,如何通过合理的评估避免低危患者过度治疗,防止高危因素患者治疗缺失,做到恰到好处,仍然是医生不断追求的目标。
个人点评:不长不短,不强不弱,恰好刚好!
3.2新辅助靶向治疗
注释:无论新辅助治疗使用单靶还是双靶,只要未达到pCR,90%以上的专家均建议后续辅助治疗使用T-DM1升阶;即使双靶治疗后原发灶达到pCR,只要淋巴结阳性,支持继续双靶抗HER-2治疗的专家比例,远远高于淋巴结阴性继续双靶治疗的支持率。可见,抗HER-2新辅助治疗中,肿瘤负荷(原发灶及淋巴结)大,后续双靶或TDM1升阶梯治疗的支持率就更高一些。
个人点评:敌弱我就弱,敌强我更强!
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博士后
云南省肿瘤医院乳腺二科副主任
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
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医学学科带头人
云南省“省突”津贴获得者
中国抗癌协会 青年理事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专家委员会 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患者教育专家委员会 常务委员
中国医促会乳腺疾病专业委员会 常务委员
中国医促会肿瘤整形外科乳腺学组青年委员 副组长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乳腺疾病专业委员会 常务委员
云南省医师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
云南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云南省预防医学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云南省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协作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云南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乳腺学组 副组长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项,国际合作课题、省级部级课题及厅局级课题19项。课题分别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三等奖;云南省卫生科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在国内外刊物发表医学论文50余篇,SCI收录论文9篇,近3年两篇第一作者SCI论文影响因子分别为6.794和4.390,通讯作者文章影响因子5.638和1.554。主编医学专著2部,参编医学专著7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