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正文

中国好声音丨蔡清清教授:“李逵”还是“李鬼”——原发乳腺淋巴瘤的临床分析诊疗进展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0/6/10 11:29:27  浏览量:11739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编者按:原发乳腺淋巴瘤(primary breast lymphoma, PBL)作为一种罕见的乳腺恶性肿瘤,往往易与普通乳腺癌相混淆,因其恶性程度高且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导致疾病发展快,预后情况不良,为此《肿瘤瞭望》特邀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淋巴瘤治疗中心蔡清清教授为大家带来关于这一方面最新的临床研究。

研究背景:原发乳腺淋巴瘤(primary breast lymphoma, PBL)是一种较为罕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 NHL),占乳腺恶性肿瘤的0.04%-1%,仅占所有结外NHL的1.7%至3%[1],其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 DLBCL),约占56%-84%[2]。原发乳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 breast 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 PB-DLBCL)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临床诊断困难,且恶性程度高,发展快。由于其发病率较低,缺乏大规模的临床试验探索结果,目前PB-DLBCL的最佳治疗方案尚未达成共识。本研究纳入了41例1999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诊断为PB-DLBCL的初治患者,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探索相关预后因素及合理的治疗模式,并结合研究结果对初治PB-DLBCL的诊疗进展进行讨论,以期为PB-DLBCL的合理诊治提供临床参考[3]。
 
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 2017年12月期间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诊断的41例PB-DLBCL 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情况以及预后因素。淋巴瘤诊断参照2008年WHO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标准。PB-DLBCL的诊断严格参照1972年Wiseman和Liao[4]提出的诊断标准。临床分期按照Ann Arbor标准[5] 。按照Cheson淋巴瘤疗效评价标准[6]进行疗效评价。
 
研究结果:41例PB-DLBCL患者中40例为女性,1例男性,中位年龄45岁,均以乳腺无痛性肿块为首发症状,3例伴有B症状。临床分期ⅠE期 21例(51.2%),ⅡE期 13例(31.7%),ⅣE期7例(17.1%)。17例患者进行进一步分型, 5例为生发中心来源(germinal center B cell like, GCB亚型),12例为非生发中心来源(non-GCB亚型)。治疗方法包括单纯手术(2例)、单纯化疗(4例)、手术联合化疗(18例)、手术联合化放疗(11例)、化疗序贯放疗(6例)。化疗联合利妥昔单抗(21例)、化疗联合大剂量甲氨蝶呤(high dose methotrexate, HD-MTX)和/或鞘注(7例)。中位随访49.5个月,全组死亡11例(26.8%),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为40.3个月,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为25.0个月。5 年OS和PFS率分别为71.5%和57.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IPI评分、Ann Arbor分期、利妥昔单抗及化疗疗效与OS有关(P<0.05)(图1),而IPI评分、利妥昔单抗及化疗疗效与PFS有关(P<0.05)(图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IPI评分(P=0.013)及利妥昔单抗(P=0.012)是OS的独立预后因子;利妥昔单抗(P=0.008)及化疗疗效(P=0.014)是PFS的独立预后因子。
 
图1  41例原发乳腺DLBCL患者的OS生存曲线(Kaplan-Meier法)
 
图2  41例原发乳腺DLBCL患者的PFS生存曲线(Kaplan-Meier法)
 
讨论
 
1、PB-DLBCL的临床特征
 
PB-DLBCL大部分发生于女性,在男性中罕见。亚洲国家发病年龄为45–53岁[1]。PB-DLBCL常以乳腺无痛性肿块为发病症状,在61%患者中发生,为单侧或双侧乳腺肿块,多为单侧乳腺发病,右侧发病多于左侧,且病变多位于乳腺外上象限[7]。同侧腋窝淋巴结受累占40%–50%[1-2,7]。因其临床症状与其他乳腺恶性肿瘤相似,容易被误诊,确诊主要依靠病理活检。少数PB-DLBCL患者伴随有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等B症状。
 
2、PB-DLBCL的临床分期以及预后
 
目前通常推荐初治患者完善全身PET/CT检查以进行准确的分期,且由于其高CNS复发率,推荐常规行头颅MRI检查以及腰穿。标准国际预后评分(IPI)能一定程度上预测患者的预后,但目前更多认为分期调整后的IPI(sa-IPI)能更好的判断患者预后,该评分系统将PB-DLBCL根据结内DLBCL的分期系统进行分期,分期II和IIE期、年龄大于60岁、LDH升高、ECOG评分2-4分分别各占1分,2-4分为高危[8]。
 
3、系统性化疗仍是PB-DLBCL治疗的基石
 
目前PB-DLBCL化疗多采用蒽环类药物为主的化疗方案如CHOP方案,[1,7]。利妥昔单抗在PB-DLBCL中的治疗效果缺乏大型的随机对照研究,但大多数研究表明利妥昔单抗能延长PB-DLBCL患者的生存[1,9],并有效降低CNS复发率[7]。一项配对分析比较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PB-DLBCL与结内DLBCL的疗效,中位随访35个月,PB-DLBCL组与结内DLBCL组接受RCHOP治疗后PFS及OS相似,提示在利妥昔单抗时代,PB-DLBCL的治疗结果不会再劣于结内DLBCL[10]。本组研究中发现一线化疗方案中含利妥昔单抗的患者的OS及PFS均较不含利妥昔单抗的患者长,且化疗疗效达CR的患者预后更优。因此,目前多推荐一线使用R-CHOP方案,尚无数据表明更强的治疗方案能改善患者的预后。本组研究发现化疗周期数>6并不能给PB-DLBCL患者带来生存获益。
 
4、手术在PB-DLBCL中的治疗价值
 
大多数学者[1, 11,12]认为乳房切除并不能改善PB-DLBCL患者的生存预后。本研究的41例患者中,31例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未发现手术治疗能延长患者的OS及PFS;其中2例接受单纯手术的IE期患者在术后均发生了疾病复发。目前普遍认为手术治疗通常仅用于明确诊断,而不推荐用于PB-DLBCL的治疗。但是,由于PB-DLBCL的临床表现与乳腺癌有时难以区分,大部分患者在诊断明确前首先接受了治疗性手术。
 
5、放疗在PB-DLBCL中的治疗价值
 
放疗可以巩固全身化疗的效果,但是放疗在PB-DLBCL患者中的作用尚未明确。多个研究表明化疗后联合巩固性放疗可改善PB-DLBCL患者的预后[1,12]。IELSG-15研究提出含蒽环类的化疗联合放疗可能为PB-DLBCL患者的最佳治疗模式[1]。本研究共有17例患者接受了放疗,余24例患者没有接受放疗,在17例接受放疗的患者中5例出现了疾病复发,其中2例为中枢复发,1例为对侧乳腺复发,2例远处淋巴结复发。24例没有接受放疗的患者中12例出现了疾病复发,其中8例为同侧乳腺局部复发伴或不伴有同侧腋窝淋巴结复发,1例中枢复发,1例同侧颈部淋巴结复发,1例同侧腋窝淋巴结复发,1例同时有胸壁、肺、脾脏复发。但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放疗并不能改善患者的OS 及PFS。鉴于本研究结果以及现有研究对利妥昔单抗在PB-DLBCL中的肯定,我们进一步在21例接受R-CHOP类方案化疗的患者中评估了放疗的作用,21例患者中15例联合了放疗,3例复发,6例不联合放疗,1例复发,二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少,分组不均衡,因此,放疗在PB-DLBCL中的治疗地位还有待考究。放疗的靶区通常包括患侧乳腺、胸壁、腋窝,对侧乳腺及邻近未受累淋巴结是否常规放疗尚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如果患者初始分期已使用PET/CT,则放疗靶区无需包括未受累的淋巴结[13]。
 
6、PB-DLBCL患者是否常规接受CNS预防?
 
PB-DLBCL患者的CNS复发率为12.0%~27.0%[14]。肿瘤长径>4-5cm,IIE期及分期调整后的IPI(sa-IPI)>1分,以及双侧乳腺受累被认为与CNS复发相关。本研究共有3例患者出现CNS复发,这3例患者均为女性,均Ki67 > 90%,其中 2例为IE期,1例为IVE期,提示Ki67 > 90%可能是中枢复发的高危因素,但由于样本量较少,分组不平衡,此观点还有待进一步证实。目前多采用用鞘内注射或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静脉注射进行CNS预防。本研究的41例患者,3例患者接受单纯中枢鞘注,5例患者接受单纯HD-MTX化疗,4例患者接受HD-MTX化疗联合鞘注,这些患者均未出现中枢复发,而未进行鞘注或联合HD-MTX化疗的29例患者中有3例出现CNS复发,提示鞘注及联合HD-MTX可能有一定的中枢预防作用。但目前对于鞘内注射的中枢预防作用尚存在争议,也尚无大样本前瞻性研究证实化疗联合HD-MTX在PB-DLBCL患者中的中枢预防作用。目前推荐具有高危因素的PB-DLBCL患者常规进行CNS预防性化疗,无高危因素的IE/IIE期患者中枢预防的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结论:目前推荐初治PB-DLBCL患者常规使用PET-CT及颅脑MRI进行基线评估。一线化疗方案推荐R-CHOP 21天方案6周期治疗;视患者情况进行同侧乳腺、胸壁、腋窝巩固性放疗;推荐具有高危因素的PB-DLBCL患者常规进行CNS预防性化疗。手术治疗通常仅用于明确诊断,不推荐用于PB-DLBCL的治疗。
 
[1]Ryan,G.,etal.,PrimarydiffuselargeB-celllymphomaofthebreast:prognosticfactorsandoutcomesofastudybytheInternationalExtranodalLymphomaStudyGroup.AnnOncol,2008.19(2):p.233-41.
[2]Jeanneret-Sozzi,W.,etal.,Primarybreastlymphoma:patientprofile,outcomeandprognosticfactors.AmulticentreRareCancerNetworkstudy.BMCCancer,2008.8:p.86.
[3]黄田英,苏宁,蔡清清,等.41例原发乳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治疗模式及预后分析[J].癌症,2019.38(4):p.155-164.
[4]Wiseman,C.andK.T.Liao,Primarylymphomaofthebreast.Cancer,1972.29(6):p.1705-12.
[5]Olweny,C.L.,CotswoldsmodificationoftheAnnArborstagingsystemforHodgkin’sdisease.JClinOncol,1990.8(9):p.1598.
[6]Cheson,B.D.,etal.,Revisedresponsecriteriaformalignantlymphoma.JClinOncol,2007.25(5):p.579-86.
[7]Yhim,H.Y.,etal.,ClinicaloutcomesandprognosticfactorsinpatientswithbreastdiffuselargeBcelllymphoma;ConsortiumforImprovingSurvivalofLymphoma(CISL)study.BMCCancer,2010.
[8]Hosein,P.J.,etal.,AmulticentrestudyofprimarybreastdiffuselargeB-celllymphomaintherituximabera.BrJHaematol,2014.165(3):p.358-63.
[9]Validire,P.,etal.,Primarybreastnon-Hodgkin’slymphoma:alargesinglecenterstudyofinitialcharacteristics,naturalhistory,andprognosticfactors.AmJHematol,2009.84(3):p.133-9.
[10]Yhim,H.Y,etal.,Matched-pairanalysiscompairingtheoutcomesofprimarybreastandnodaldiffuselargeB-celllymphomainpatientstreatedwithrituximabpluschemotherapy.IntJCancer2012;131(1):235-43.
[11]Wiseman,C.andK.T.Liao,Primarylymphomaofthebreast.Cancer,1972.29(6):p.1705-12.
[12]Ogawa,T.,etal.,Primarynon-Hodgkin’slymphomaofthebreasttreatednonsurgically:reportofthreecases.BreastCancer,2011.18(1):p.68-72.
[13]Jennings,W.C.,etal.,Primarybreastlymphoma:theroleofmastectomyandtheimportanceoflymphnodestatus.AnnSurg,2007.245(5):p.784-9.
[14]Gholam,D.,etal.,Primarybreastlymphoma.LeukLymphoma,2003.44(7):p.1173-8.
 
专家简介
蔡清清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淋巴瘤治疗中心
广东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淋巴瘤学组组长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委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广东省女医师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广东省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委会青委副主委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淋巴瘤免疫专委会副主委
在Leukemia, CCR 等杂志作为主要通讯作者发表多篇SCI论著,主持3项国自然面上基金及多项省级基金

版面编辑:洪山  责任编辑:彭伟彬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乳腺淋巴瘤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