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快讯>正文

BOC/BOA 2024丨孟祥瑞教授揭晓2023食管癌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研究进展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4/7/11 13:33:08  浏览量:3011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自2015年以来,CSCO秉承“国际标准、中国特色、学习吸收、创新提高”的理念,连续九年推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研究进展》。在近日举行的“2024年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进展研讨会(BOC)暨Best of ASCO 2024 China(BOC/BOA 2024)”上,《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研究进展2023》正式发布。郑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孟祥瑞教授代表食管癌进展小组汇报了“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研究进展2023(食管癌)”具有重要意义的10项研究进展,其中3项被评选为“重要研究”,同时也列举了发表文章量排名前20名的作者及单位。现将报告精华整理呈现,以供业界同仁参考与借鉴。

编者按:自2015年以来,CSCO秉承“国际标准、中国特色、学习吸收、创新提高”的理念,连续九年推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研究进展》。在近日举行的“2024年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进展研讨会(BOC)暨Best of ASCO 2024 China(BOC/BOA 2024)”上,《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研究进展2023》正式发布。郑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孟祥瑞教授代表食管癌进展小组汇报了“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研究进展2023(食管癌)”具有重要意义的10项研究进展,其中3项被评选为“重要研究”,同时也列举了发表文章量排名前20名的作者及单位。现将报告精华整理呈现,以供业界同仁参考与借鉴。
 
孟祥瑞教授现场汇报图
 
2023中国临床肿瘤学食管癌年度研究进展“3+7”项

中国临床肿瘤学食管癌年度研究进展“重要研究”3项

1.食管癌外科治疗进展1项:谭黎杰教授团队发表于Nat Med的NAITON-1907研究。
 
该研究是一项单臂、前瞻性、Ⅰb期试验,首次探索了抗PD-L1单克隆抗体阿得贝利单抗新辅助治疗可切除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的安全性和初步疗效,并探索了敏感/耐药机制、疗效预测的生物标志物、治疗期间肿瘤微环境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免疫单药阿得贝利单抗新辅助治疗局部晚期可切除ESCC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治疗反应良好的人群在基线时呈现免疫富集的肿瘤微环境表型,而治疗反应差的人群多呈现成纤维细胞富集型。肿瘤内T细胞克隆动态变化可用于识别治疗反应良好的人群。本研究首次证实了新辅助免疫单药治疗在局部晚期可切除ESCC中的广泛应用前景,而且通过深入分析TME的变化,推动了对ESCC治疗机制的理解,为未来的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和方向。这些成果对于提升ESCC的精准诊疗水平,提高患者的生存获益具有重大意义。因此被评为“重要研究”。
 
主要研究结果
 
2.食管癌内科治疗进展1项:黄镜教授等在Nat Med发表的ASTRUM-007研究。
 
该研究探索了斯鲁利单抗对比安慰剂联合化疗1L治疗PD-L1阳性的局晚/复发或转移性ESCC的疗效。结果显示,斯鲁利单抗联合化疗组由的中位PFS和OS较对照组均有延长,CPS≥10人群获益更为显著。总人群中,中位OS为15.3 vs.11.8个月,死亡风险降低32%(HR=0.68,P=0.0020),其中位PFS为5.8 vs.5.3个月,疾病进展风险降低40%(HR=0.60,P<0.0001)。CPS≥10人群中,斯鲁利单抗联合化疗组中位OS长达18.6个月,较对照组绝对延长4.7个月,死亡风险降低41%(HR=0.59,P=0.0082);中位PFS达7.1个月(对照组5.3个月),疾病进展风险降低52%(HR=0.48,P<0.0001),未出现显得安全信号。该研究成功为局部晚期/转移性、PD-L1阳性(CPS≥1)ESCC患者的一线治疗提供了更多中国数据,更为打造更适合中国患者的临床实践方案作出了突出贡献,被评为“重要研究”。
 
ITT人群OS(上)和PFS(下)结果
 
CPS≥10人群OS(上)和PFS(下)结果
 
3.食管癌转化研究进展1项:刘芝华教授等发表于Cancer Cell的基于多组学的ESCC分子分型研究。
 
北京大学詹启敏、中国医学科学院刘芝华和焦宇辰、深圳湾实验室崔永萍合作团队针对155个ESCC患者样本进行全基因组、转录组、甲基化和蛋白质组进行测序,从多组学角度确定了四种ESCC分子类型:细胞周期通路激活型(CCA)、NRF2通路激活型(NRFA)、免疫抑制型(IS)和免疫调节型(IM)。该研究基于多组学整合分析分析,首次将食管鳞癌分为四种类型。制定了食管鳞癌分子分型分类标准,发现了更多食管鳞癌患者的特异靶点,为后续开展针对食管鳞癌的药物研发、临床试验提供数据和证据的支持。因此被评为“重要研究”。
 
 
中国临床肿瘤学食管癌年度研究进展7项

1.食管癌外科治疗进展3项
 
傅剑华教授团队发表于eClinicalMedicine的NEOCRTEC1901研究,结果表明特瑞普利单抗联合新辅助放化疗治疗局晚期食管鳞癌显示出令人鼓舞的抗肿瘤活性和可接受的安全性。
 
李志刚教授等在J Thorac Cardiovasc Surg发表的Ⅱ期NICE研究,2年生存结果显示新辅助免疫治疗(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用于多站淋巴结转移的局部晚期胸段ESCC的2年OS率达78.1%,2年RFS率达67.9%,亚组分析显示达到MPR的患者2年生存率更高,该研究再次奠定了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的临床获益。
 
李志刚教授团队发表于Cancer Cell的耗竭前体SPRY1+CD8+T细胞增强食管鳞癌对新辅助免疫疗法响应的研究,揭示了ESCC中一类具有耗竭前体细胞(Tpex)特征的耗竭浸润CD8+T细胞(SPRY1+PD-1+CD8+T细胞)作为抗肿瘤免疫治疗响应的关键分子机制并提出其作为预测免疫治疗临床获益的有效生物标志物,拓宽了ESCC免疫治疗预测性标志物的探索方向,为局部晚期ESCC提供了新的免疫治疗决策手段。
 
2.食管癌放疗进展2项
 
王鑫教授等发表于JAMA Netw Open的一项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评价了基于S-1的放化疗在70岁及以上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中的疗效。结果显示,在≥70岁的ESCC患者中,基于S-1的放化疗较单纯放疗显著延长了患者OS,且未增加额外的不良反应,这提示口服S-1化疗联合SIB-RT是≥70岁不可手术ESCC患者的可选治疗方案,与单纯SIB-RT相比,改善了患者生存且无额外的治疗相关毒性。
 
陈永顺教授等发表于Radiother Oncol的一项开放标签、单臂、Ⅰ期临床研究,探索了放疗联合卡瑞利珠单抗和伊立替康治疗一线免疫联合化疗进展后寡转移性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疗效。结果显示,ORR为40.8%,DCR为75.5%,中位PFS和OS分别为6.9个月和12.8个月,总体安全可控。研究印证了放疗、化疗与免疫治疗的协同增效作用,有望助力食管癌免疫耐药后二线治疗突破现状。
 
3.食管癌内镜治疗进展1项
 
惠周光教授等在Am J Gastroenterol发表的研究,证实辅助放疗可提高内镜下粘膜剥离后伴淋巴血管侵犯的pT1b型ESCC患者的生存率,5年OS(91.7%vs.59.5%,P=0.050)和5年DFS(92.9%vs.42.6%,P=0.010),根据淋巴血管侵袭(LVI)状态进行选择性辅助放疗可实现与一般人群相似的生存率。
 
4.食管癌转化研究进展1项
 
徐瑞华教授团队发表于Cancer Cell的晚期食管鳞癌“化疗+PD-1抗体”联合治疗模式下,基于基因组学的食管癌免疫肿瘤的研究。该研究基于JUPITER-06研究的基因测序数据,建立了以基因组特征为依据的EGIC分型,证明了EGIC1类型患者能够更加积极的从联合免疫的治疗中获益,并且获得长期的生存,明显优于EGIC2/3类型。拓宽了晚期食管鳞癌一线“PD-1抗体+化疗”模式的生物标志物探索方向,为晚期食管鳞癌提供了新的免疫治疗决策手段。
 
2023年中国食管癌领域文章发表前20名的作者及其单位
 
 
专家简介
 
孟祥瑞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博士、副主任医师
河南省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青委会副主委
河南省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河南省肉瘤专专业委员会常委
北京癌症防治协会食管癌委员
河南省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
河南省老年肿瘤学会委员
河南省化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河南省神经内分泌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版面编辑:张靖璇  责任编辑:无医学编辑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食管癌

分享到: 更多

相关幻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