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20日,由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主办,江苏省人民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和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联合承办的“第21届金陵淋巴肿瘤论坛”在南京市隆重开幕,该会议齐聚了国内淋巴瘤相关领域的诸多专家大咖和学者,可谓淋巴瘤顶级学术盛宴。在会议期间,《肿瘤瞭望》特邀采访了四川省肿瘤医院院长林桐榆教授,并针对淋巴瘤精准诊断及治疗的话题进行了深入的解读。
编者按:2023年5月20日,由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主办,江苏省人民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和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联合承办的“第21届金陵淋巴肿瘤论坛”在南京市隆重开幕,该会议齐聚了国内淋巴瘤相关领域的诸多专家大咖和学者,可谓淋巴瘤顶级学术盛宴。在会议期间,《肿瘤瞭望》特邀采访了四川省肿瘤医院院长林桐榆教授,并针对淋巴瘤精准诊断及治疗的话题进行了深入的解读。
林桐榆教授
01
《肿瘤瞭望》:介绍一下近年来淋巴瘤精准诊断及治疗的进展?
林桐榆教授:实际上,淋巴瘤是一种“leading tumor”,其治疗应为多学科、个体化治疗。首先在诊断方面,在202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了《WHO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第5版》,再次更新了淋巴瘤的病理分型,这使得临床医生更为深入地掌握了各独立亚型淋巴瘤的特征及治疗方法,无疑促进了淋巴瘤的精准诊断和精准治疗。其次,诸如PET/CT或PET/MR等反映肿瘤代谢的影像学手段已经引入到淋巴瘤的诊断及治疗指导中。此外,淋巴瘤的分子病理分型在近年来不断兴起,已经进入了ctDNA(循环肿瘤DNA)的时代,愈发强调对于微小残留病灶(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的监测,进而开始追求分子学完全缓解(MCR),而且MRD监测对于选择正确的停止治疗时机,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综上,淋巴瘤的精准诊治涉及众多学科,其发展包括了淋巴瘤病理学、影像学、分子病理学等多方面的进展,在治疗手段方面,随着免疫组化和二代测序(NGS)的深入研究和应用,获得了关于淋巴瘤的基因突变和细胞表面抗原方面的更多信息,也带来了免疫和靶向治疗的诸多变化。
02
《肿瘤瞭望》:谈一谈淋巴瘤的分层治疗及polatuzumab vedotin在淋巴瘤治疗中的应用?
林桐榆教授:淋巴瘤目前已经进入精准治疗的时代,提倡进行分层治疗。例如,对于低危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而言,一般接受4个左右疗程的R-CHOP方案化疗,以及联合放疗,也可实现完全缓解(CR);而对于中危的DLBCL患者而言,一般接受6个疗程的R-CHOP方案化疗±受累部位/受累淋巴结放疗。对于高危患者(IPI评分高或存在分子学高危因素)而言,其患者一般对于常规的治疗方案耐药,此时需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polatuzumab vedotin(pola)是一类抗体药物偶联物(ADC),是将抗体与微管蛋白抑制剂(MMAE)相连接,从而实现杀伤淋巴瘤细胞的作用,在应用pola治疗前应当检测CD79b是否为阳性。此外,对于年轻的双表达淋巴瘤(DEL)患者,可以考虑应用BTK抑制剂(如伊布替尼等);若高危患者的CD30为阳性,则应考虑维布妥昔单抗(Brentuximab vedotin,BV)治疗;若CD38为阳性,可考虑接受CD38抑制剂的治疗。总而言之,淋巴瘤治疗已经跨入了精准治疗时代,一种药物“包打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
03
《肿瘤瞭望》:谈一谈淋巴瘤精准治疗中亟待提升的地方?
林桐榆教授:正如以上所述,首先,淋巴瘤的精准治疗很大程度上需依靠病理诊断水平的提升,建立一个关于淋巴瘤的病理诊断中心非常关键,而分子病理分型对于淋巴瘤的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其次,在关于疑难的淋巴瘤病例诊治方面,指南推荐的常规治疗方案一般不敏感,此时则需要邀请有经验的淋巴瘤领域相关的专家进行多学科会诊,通过在交流和传承中创新治疗,方可进一步提升我国淋巴瘤诊治水平。
林桐榆教授
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四川省肿瘤医院院长
教授、主任医师、博导、首席专家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教授、主任医师、博导、首席专家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淋巴瘤学组组长
国家肿瘤质控中心淋巴瘤质控专委会主任委员
CSCO罕见肿瘤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CSCO黑色素瘤专家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
CSCO中国淋巴瘤联盟副主席
中国抗肿瘤药物安全管理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南方肿瘤临床研究协会(CSWOG)监事长
国家自然基金评审专家、国家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和国家医疗事故专家委员专家
四川省医学会副会长
广东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名誉主委